笔下文学 > 寒门枭臣 > 第三七五章量入为出

第三七五章量入为出


  李茂叹了口气,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信安军能度过青黄不接的危机,不代表能彻底置身事外,毕竟他和信安军上下皆是大宋的一份子。

  “朝廷的赈济未必能得到有效的执行,那些知府知县的德行,朱家哥哥心知肚明,为了信安军的安全保障,不能对周围州府的情况置之不理,回头把曾孝序等人叫上,商议一下对策。”

  李茂连夜赶路身体疲乏,喝了一碗稀粥在军营内睡了一觉,等他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睛,太阳已经偏西了。

  都知道李茂累,曾逢原等人到了也没人叫醒他,他整理衣冠出来的时候,孙定,朱武,曾孝序等人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辩。

  “孙先生,冬天的时候治河,打击私盐贩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界河沿岸为之清明,县治税收翻了一倍不止,正是加大投入的时候。”曾孝序面红耳赤道。

  孙定面若苦瓜,“逢原啊!收的那点商税,连投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现在用银钱的地方太多,治河事宜暂时应该放一放。”

  朱武连连点头,“当务之急是筹粮,一旦周边州府发生饥荒,局势不可避免的动荡,手里有粮咱们才可以从容应对,剩下来的银钱,最好全部用于购粮,信安军已经打通和南方的商路,一次筹措北运二十万石粮草不成问题。”

  三个人各说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至于韩世忠,鲁达等人,根本没插嘴的机会。

  李茂这个主心骨出面后,三个人虽然不再争吵,但六道目光全都聚焦在李茂身上,让李茂感受到了切实的压力。

  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李茂环视左右,故意的这么一晾,厅内的气氛陡然变的严肃起来。

  “武家哥哥,这次货物盈余前景几何?”李茂没理会孙定三人的争执,对坐下下首的武大郎问道。

  武大郎账本不离手,“路上已经盘算过,按照上次的行情,如果对辽人的商路没有问题,一个月内能全部出售的话,大概有三十万贯的盈余,上下不会差一万贯。”

  李茂又看看孙定,“算上这次的盈余,信安军能调动的银钱不超过四十五万贯,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吧?”

  信安军公私兼顾做了两三次大买卖,原本收益不止这些。

  但铺开的摊子全都在烧钱,能剩下这些,还得感谢段家堡不计成本的帮助。

  就拿这次春茶来说,段家堡和方翰赔本赚吆喝,还倒贴给李茂几万贯做感情投资呢!

  “十万贯预留出来作为应急的银钱,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里需要银钱,这笔银钱不能轻易动用,那么还剩下三十万贯左右。”

  李茂看了看用殷切眼神望着自己的曾孝序,“雷横那里一万五千贯,除了招募青壮外还需购买河船,继续打击私盐贩卖,这件事逢原继续用点心。”

  曾孝序面带微笑点头,若有似无的瞥了孙定和朱武一眼,再有才华也免不了年轻气盛,以为自己占了上风。

  李茂又看看朱武,“粮草继续筹集,但是进度放缓,数量也需要和茶叶等货物等价,争取用茶叶的利润贴补购粮的消耗。”

  朱武最怕的就是信安军无粮,粮草不济代表着军心不稳,没有了兵权,李茂这个经略制置使也是一个摆设啊!

  李茂的目光最后落在孙定身上,“佛儿哥哥,凡是大量需要人手的摊子,继续铺开铺大,接下来一两个月,最少雇佣五万人。”

  五万人是什么概念?孙定顿感压力山大。

  他明白李茂的意思,这是想以工代赈,将可能因为饿肚子揭竿而起的民众的乱子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实这是有宋一朝的老办法,每每发生大灾大疫,朝廷就会从中招募青壮加入禁军。

  导致北宋禁军的员额不断扩大,达到了近乎臃肿的地步,但战斗力不用想会是什么样子,能拿起刀枪敢上阵杀敌的百不足一。

  老百姓不愿意当兵,除了待遇问题还有人格上的侮辱,当兵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刺字。

  朝廷实际上也没有把这些招募来的禁军当回事,只是自欺欺人的认为有了一口饭吃的人不会再叛乱而已。

  李茂的雇佣之法比朝廷募兵高出不止一个水平,每一个被雇佣的人,代表着最少五六口人一个家庭不会流离失所。

  当然需要填补的银钱也是天文数字,信安军能撑多少天谁也不敢保证。

  “战马已经可以啃青了,割马草用不了多少人,剩下能大量用人的只有石灰水泥作坊,烧砖窑的作坊,只是这样一来入不敷出,能撑过一个月都是奇迹。”孙定忧心忡忡道。

  李茂也是急眼了,“那就开矿,冶铁,打造兵器,百炼钢之类的弄不出来,简单的朴刀枪头应该不成问题吧?”

  孙定之前的想法不错,打通南北商路和对辽人的贸易,信安军赚个盆满钵满不成问题。

  但随着局势的紧张,商路有断绝的危险,而且信安军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他愁的最近都睡不着觉了。

  听李茂说打造刀枪兵器,孙定眼前一亮,这也是个来钱的路子。

  不过私铸军械对李茂来说风险极大,被御史言官参上一本就够李茂喝一壶的。

  “淮西地方豪强和大族,面对淮西贼匪的威胁,肯定需要购入军械以自保,北地的情况应该差不多,所以买家不愁,但刀枪器械之类的质量不能太好,否则就是资敌了。”

  李茂想迅速平衡“财政赤字”,除了茶叶等外贸利润,做“军火贸易”是最快的来钱门路。

  无论是北地的地方豪强还是淮西如段家堡那样的宗族势力,绝不会嫌刀枪太多,段家堡就是前车之鉴啊!

  “信安军有硝石矿,尽快形成规模开采,人工成本不用算在内,冶铁用的矿石也有多少收多少,但只能出售刀枪,铁甲皮甲和弓弩箭矢一律不得外运信安军……”

  这种掉脑袋的买卖,再让武大郎和乔山负责不太合适,李茂斟酌一番,交给了陈达和段五。

  反正段五来信安军求一个营生,有还比“军火贸易”更赚钱的营生吗?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6504/780489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