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寒门枭臣 > 第四八六章自立门户的底蕴

第四八六章自立门户的底蕴


  李茂喝了一杯醒酒茶的功夫,心里做出了决断。

  李邦彦这个忙他得帮,眼下朝廷中枢被王黼郑居中等人把持,不能再给王黼增加受宠的筹码,李邦彦这个花间浪子早晚会被赵佶父子信任。

  不管李邦彦是不是白眼狼,这帮人沆瀣一气对自己终归不利,拉拢之,分化之,让他们不能抱成团,最好再人为制造点龌龊嫌隙。

  “士美兄,随童太傅南下这件事包在我身上,至于能不能知杭州府事,还得看江南局势的发展,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在童太傅面前提一嘴。”

  李邦彦大喜,捧人的话张口就来,而且拍马屁的本事浑然天成。

  李茂都觉得十分中听,换做不清醒的没几句就得飘飘然啊!

  李邦彦心愿达成离去,李茂回到房间铺开宣纸一连写了好几封信,第一封信是写给韩世忠,命其率领五千铁骑南下,在汴河和淮河的渡口扎营等待。

  第二封信写给曾孝序,领其带人接收霸州等四军州之地,开始清查田亩造册。

  表面上推行朝廷的新法,但实际上行信安军自己那一套土地策略,任务是在年底之前筹措百万石粮草。

  再一封信写给了卢俊义,信安军余下的兵马由其暂时统带,曾孝序清查丈量田亩收粮,势必会造成地方豪强和宗族的反弹甚至反抗。

  卢俊义的任务是强力弹压,就算是见血,也要将土地新政下沉到每一家每一户。

  最后的书信写给杜壆,朱武等人,五州之地的内务让他们自行分派。

  留两个人在北地五州,余者全都随军南下,对付方腊比平灭王庆困难的多,他身边不能没有智囊团查漏补缺。

  书信用火漆封好信封,让燕青带着连夜返回信安军州,吹灯拔蜡的时候已经过了子时。

  明天还得去枢密院报到,李瓶儿和茵宁肯定早已睡下,他怜惜二女破瓜新痛,寻了个房间和衣而卧倒头就睡。

  天不亮,李茂起身梳洗穿戴后打马直奔枢密院。

  童贯今天是以枢密使的身份坐镇枢密院调兵遣将,他必须第一个抵达捧个人场。

  结果童贯比李茂还先到,李茂怀疑童贯是不是昨晚就来了,这也太早了。

  和李茂前后脚抵达枢密院的还有知枢密院事郑居中,或许是因为李茂没有回应李彦的传话,郑居中没给李茂好脸色,看来打算不认李茂这门亲戚了。

  郑居中在枢密院只剩下个虚职,但他来的目的就是想恶心恶心童贯。

  蔡京被拱倒了,和蔡京穿一条裤子的童贯成了他和王黼打压的下一个目标。

  可惜正赶上江南方腊作乱,让童贯捡了个大便宜,居然高升太傅兼领江南诸路宣抚使,让他郁闷不已。

  童贯和蔡京对伐辽之事有分歧,但郑居中,王黼等人和童贯的分歧更大。

  郑居中曾经出使过辽国,对辽国的情况比较清楚,辽国衰落了不假。

  可契丹人带甲仍有几十万之众,女直金国区区不满两万之兵,想要灭辽就是天方夜谭。

  再者宋辽百年和平,辽人境内无论是文字风俗,穿衣打扮几乎和汉人无异。

  在他看来女直金国才是化外蛮夷,而辽人是汉人文化的包容对象,两国份属兄弟之邦,自己人怎么能打自己人呢?

  心里这样想,郑居中也知道收复燕云乃大势所趋,官家赵佶和童贯铁了心想圆了祖宗遗愿。

  朝廷重臣意见趋于一致,他指责联金灭辽不妥,纯粹是给自己找罪受。

  童贯猜到郑居中来枢密院是想给自己添堵,他也不在乎,只当没看见这个人。

  童贯出任枢密使,执掌两司三衙,端坐正中开始调兵遣将。

  第一份命令就是让身为龙图阁直学士,五州经略使的李茂担任南下先锋官。

  这是他对李茂的信任,而且李茂还是他的福星,无论是在西北,还是平淮西,关键时刻都是李茂扭转战局定乾坤,先锋之职非李茂莫属。

  另外还有三路人马,郑居中举荐的王禀已经得到赵佶的首肯,童贯捏着鼻子下令让王禀从两浙路进兵杭州,另一路由杨可世率领从江南东路向杭州靠拢。

  王焕等节度使的人马则被童贯引为中军,再加上从京城抽调的禁军精锐,大军共计十五万左右。

  李茂听完童贯的安排,知道童贯是想以大军压境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灭方腊。

  童贯的策略没错,集中优势兵力攥成拳头只打方腊一处,但方腊在江南造成的声势可不是王庆之流可比。

  大军集结最快也要月余时间,那个时候杭州早就陷落了,方腊身边可战之兵最少也有十几万人,还有百万百姓。

  能不能遏制其席卷江南甚至北伐的势头,他也不敢下论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只能边打边看。

  等童贯安排好军务,李茂提了提江南方腊肆虐,多地州府的知府,通判不是被杀就是弃城而逃,官吏多有空缺,须从京城调任官员补上这些缺失。

  李茂不光举荐了李邦彦,还按照自己的心意往名单里掺沙子,比如潘良贵,安忱,甚至蔡蕴和汪元复也有所推荐。

  童贯对李茂信任有加,一应推荐无有不准,保守估计除了李邦彦,他的同年能拿下三个知府的位置。

  虽然都是糜烂之地的候任知府,但只要品级提拔上来,再平调他地或者回京任职就容易,这就是提前卡位的妙处。

  做好事不能不留名,李茂趁着还有两天时间,参与了京城几次文会。

  把他的推荐私下里告诉了潘良贵蔡蕴等人,几个人对李茂从心里往外感激。

  有同窗之谊,有提携之情,按照大宋一贯的传统,他们就属于朋党的一种,中心人物便是李茂。

  李茂不知道这算不算自立门户,认真说起来,以他现在从三品的官职,经略五州之地,勉强有自成一派的资格。

  可是因为脑袋上的标签和立场,只会被归类为蔡京,童贯一党,想来有点郁闷。

  朱武杜壆等人是第二天下午抵达的汴梁城,李茂抓紧时间给几个人讲解眼下中枢的变化,江南方腊的声势等等。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6504/794658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