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寒门枭臣 > 第五一九章小和尚无生

第五一九章小和尚无生


  赵构含了一口水,噗的一声喷在绢帛上,让这幅画意境一下子上升了几个档次。

  赵佶眼前一亮,看着好一幅雨后氤氲美景,夸赞道“不错,非常不错,难得皇儿还有这般急智。”

  赵佶作为功底深厚的艺术家,当然知道砚台被打翻注定这幅画就毁了。

  没想到经过如此改动,画作不但没有被毁,还十分契合秋日雨后的意境,尤其是喷的那口水雾,堪称神来之举。

  赵构壮着胆子说道“儿臣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只能如此补救,画的那株灵芝,也是想父皇福泰安康。”

  “皇儿是……构儿,很好,好一个福泰安康,那就封皇儿做一个康王吧!”

  赵佶喜欢聪明的儿子,赵构刚才的急智让他心情大好,福泰安康又说到了他的心里,一高兴就让赵构从郡王变成了亲王。

  幸福来的太突然,赵构的确想讨赵佶欢心,但他十年前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被加封为广平郡王。

  十年来爵位再无变动,今天却因为略施心机的一幅画,成就了亲王爵位,让他有点懵住了。

  赵楷脸色难看,赵桓则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这个弟弟不错,不但化解了他的尴尬,还让赵楷的那块奇石成了假山的一部分。

  父皇一个康王爵位的赏赐不够,他随后得补给这位康王弟弟一些好处。

  晕晕乎乎的赵构终于回过神来,当场谢恩,心里涌现难以压制的欣喜。

  恨不得立即回宫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有了亲王爵位,他和母亲在宫中的地位蹿升一大截,想来再也不会短缺什么了。

  画作完了,赵佶又别出心裁的让诸多女儿表演才艺,其中赵缨络最为出彩,琴技非凡,赵金儿的箫声也挑不出毛病。

  兴致高涨的赵佶来了一个爵位大批发,给了赵缨络和赵金儿顺德帝姬和贤福帝姬的封号。

  赵楷心气不顺,但两个一奶同胞的妹妹获得了帝姬封号,脸上顿时多云转晴,感觉今天始终压着赵桓一头,这便足够了。

  眼见瞧着到了午膳时辰,赵佶在艮岳排摆御膳和子女同食,饭后饮茶时,话题已经转移到了诗词之上。

  赵佶作词的功力不如绘画深厚,开了个头作了一曲应景的词儿,皇子帝姬们先后作词,唯有赵缨络的一曲词作的不错。

  天伦之乐很快被梁师成的出现打断,看完梁师成送来的童贯和李茂的奏折,赵佶再也无心“儿女情长”。

  命赵桓在身边伺候,又让梁师成去找郑居中王黼等人前来议事,顺便把刚才亲口御封的康王,顺德帝姬,贤福帝姬的圣旨拟好用印。

  赵构前脚回到宫中住处,后脚大内总管李彦就来宣旨,还没来得及被赵构告知的韦氏禁不住喜极而泣。

  李彦拿到圣旨的时候纳闷不已,不知道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广平郡王怎么一下子进爵亲王了,他还没来得及向宫人打听呢!

  刚才艮岳之中只是赵佶口谕,封王诏书则显得无比正式,不但明确了赵构正一品康王的爵位,还有一些赏赐,其中最实际的好处是食实封食邑一千户。

  大宋朝有爵位者必有食邑,从万户到二百户不等,但这都是虚的,听着好听而已。

  唯有食实封的食邑才能拿到实惠,具体到赵构,月俸翻了十倍不止,一下子就改善了他们母子捉襟见肘的生活。

  趋炎附势是李彦的本能,眼看着赵构受宠爵封亲王,李彦也有所表示,宣读完圣旨,给赵构送了三千贯贺礼。

  韦氏久居大内,眼睫毛都是通透的,李彦送了贺礼,她命人翻箱倒柜给李彦送了回礼。

  等李彦笑呵呵和太监宫人离开,韦氏才询问儿子为何突然被加封为亲王的经过。

  听完了艮岳发生的事情,韦氏刚才还高兴的脸膛再也不见一丝笑容,让原本还想向韦氏邀功的赵构十分不理解。

  韦氏语重心长道“构儿,你有急智化解了太子的尴尬,博得了官家的欢心,却也得罪了郓王,那郓王不但开府建衙,还提举着皇城司,听乔家妹妹说,于外臣过从甚密……”

  赵构再聪颖,毕竟是个十岁多的孩子,没有韦氏这般想的深远,听完韦氏的话,亦是禁不住后怕。

  母子二人正在为得罪郓王赵楷忧心的时候,大内已经传开了赵构爵封康王的事情,作为和韦氏情同亲姐妹的乔氏带着宫人前来祝贺。

  同为冷宫姐妹花,韦氏和乔氏的感情是从小处出来的。

  看到乔氏带着几个陌生人进来,韦氏也没觉得意外,询问之后才知道是乔氏的娘家人乔五太太。

  随同乔五太太一同进宫的还有黄太尉的侄女,令韦氏诧异的是还有一个孩童,只是这个孩子头上没有一丝头发,身上还穿着佛门衣衫。

  乔五太太见韦氏脸色有异,眼睛盯着小和尚,急忙解释道“这是小娘亲戚家寄养在大相国寺的孩子,在佛祖面前许了愿的,法号叫无生。”

  韦氏哦了一声,“倒是个招人稀罕的孩子,相见即是有缘,总要赏赐些东西才好。”

  韦氏的儿子爵封亲王,说起话来底气也足了不少。

  赵构看着拘谨如小大人的小和尚无生,感觉有点面熟,好像在哪见过似的。

  但怎么都想不起来了,转过眼就把这个疑惑忘了,接受乔氏和一干人等的祝贺。

  乔五太太送上贺礼,瞧着小娘黄氏看护着小和尚无生,她心里亦是八卦的很。

  因为她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和尚,据说和黄氏家中有些亲戚,具体是什么亲戚她也不知道。

  “小娘,这小和尚到底什么来路?莫不是小娘生养的吧?”乔五太太低声笑着对黄氏说道。

  黄氏摇头如晃拨浪鼓,辩解道“太太莫要乱说,这孩子也是个苦命人,太太知道我定亲东平府清河县的王招宣府上,端午节的时候随伯父去东平府瞧了那王采一眼,不想在王招宣府上看到这孩子,还不到三岁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没有一处好皮肉,见他实在可怜才带回京城送到大相国寺的。”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6504/795847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