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寒门枭臣 > 第九一一章 以李茂为榜样

第九一一章 以李茂为榜样


  宗泽作为被俘虏的朝廷大臣,此时站在李茂身后不远处,用李茂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京城一破,生灵涂炭啊!”

  李茂对宗泽很有好感,除了对方是一个好官之外,后世流传的那临死前的过河过河的啼血之言,很打动人心。

  听出了宗泽弦外之意的李茂,转首看着宗泽说道“汝霖大人,本王并非嗜杀之辈,清君侧只是除首恶,余者乃至京城禁军,不是本王的敌人,用不着赶尽杀绝。”

  李茂和宗泽说话的时候,火器营的种江小跑着来到近前,“王爷,信安兵工厂赶制的步枪运来了,不过数量少了点,只有五百支。”

  信安军的数个兵工厂开足马力,但生产的清照式步枪大多运往了开京。

  再有一个来月,信安军海军将远征真腊,需要近万支步枪和弹药,能运五百支步枪来京城前线,还是凌振和陈泽加班加点努力生产的结果。

  李茂看看城头的朝廷禁军,点头道“那就试试吧!”

  这五百支步枪是拿来做狙击枪使唤的,当然效果在这个时候绝对称得上狙击枪,高达一千米的有效射程,精准度,简直就是打黑枪的最佳武器。

  五百名信安军新军士兵,得到的命令是自由射击,而狙杀的对象则是京城禁军将领。

  只见他们沿着被填平的路径来到城墙外,确保自己的安全后将拿出望远镜进行瞭望,随着信安军玻璃工厂的产量猛增,望远镜已经不再是稀罕物。

  即便无法将望远镜和清照式步枪结合起来,但有望远镜的瞭望,对一个枪手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五百名新军士兵很快寻找到了自己射杀的目标。

  砰砰之声连响,在城头的禁军将领几乎被团灭,薛庆,刘位,郭仲威等人不是被射中脑袋就是命中心脏,顿时让城头上的禁军陷入一片混乱。

  新军的狙杀就像是开战的号角,早就准备好的重炮点火射击。

  此时的重炮早已经不是信安军最初那种没良心炮,而是更加接近后世的大炮,不论口径还是威力,与最初的没良心炮差距达到百倍左右。

  仿佛晴天打雷,几十门重炮对着城门轰击,城门先是被炮弹撕裂成碎片,而堵住了城门的石头,也无法阻挡炮弹的威力。

  整个京城仿佛都在颤抖,那是炮弹轰击城门,城墙造成的余威。

  原本还在城头上看热闹的泼皮捣子,一个个吓的撒腿就跑,而城头禁军早已忘记了抵抗,从来没有见过火炮之威的他们,已经吓傻了。

  宗泽难以置信的看着不断被轰击的京城,城墙出现了裂纹,被石头堵住的城门洞在十几门大炮的轰击下逐渐透光,他的嗓音禁不住沙哑道“这就是火器的威力?”

  李茂微微一笑,“汝霖大人以前没有见过火器,这还只是刚起步而已,信安军正在研制一种新式火炮,如果五年内能成功的话,横扫天下不是问题。”

  宗泽面带苦涩,他现在觉得召集天下兵马勤王就是一个滑稽的笑话。

  那些以为凭借京城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信安军的文臣武将,一个个就像是傻子,当然也包括他在内,面对如此难以想象的武器,任何抵抗都是不现实的妄想。

  事实正如宗泽所料,信安军只出动五百新军,然后就是重炮轰击,被依为屏障的汴梁城,只坚持了不到一刻钟就被轰开了。

  李茂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吩咐身侧的杜壆,“进城吧!不要扰民,京城禁军那边武力威慑为主。”

  随着李茂的命令,信安军的重甲铁骑第一次开进了汴梁城,四骑并排,速度不快不慢,仿佛不是在打仗,而是在秋游。

  李茂和吴用对视一眼,后者点点头,催马进了京城。

  打破汴梁城的城池很容易,难的是抓住针对的目标,这些需要陆谦的谍报系统配合。

  首先进城的是两万信安军骑兵,在城门被破开的时候,京城禁军已经乱套了,谁也没料到近十个禁军将领,镇抚使会被射杀在城头。

  更没料到最大的依仗,汴梁城会轻易被破开,在信安军铁骑开进城内后,这些山寨杂牌禁军如梦方醒,大部分一哄而散。

  最有心理准备的当属刘延庆父子,在信安军开炮之后他们就先一步带着精锐嫡系退往内城,关闭了内城的城门,马不停蹄的前往皇城。

  “爹,郭仲威死了,真是晦气,还好除了桑仲等人,这两天又拉拢了几个镇抚使,兵马加起来大概有四万人。”

  刘延庆听了刘光世的抱怨,面无表情道“把天波门等几处内城城门和城墙都点火,如此便可阻挡信安军的攻势,让人控制住朱雀门和宣化门。”

  信安军是从北面破城,轰击的是通天门和景阳门,而刘延庆所说的内外城门则位于南城。

  刘光世点头道“父亲放心,那两处城门都是我们的人,信安军兵力仅有十万,无法全部围堵住所有城门,只要在六个时辰内离开京城,信安军就追不上。”

  刘延庆父子准备干大事,父子俩商量已久,最终野心爆棚想要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上的刘延庆也好,刘光世也罢,都是酒囊饭袋的逃跑将军。

  但是随着李茂改变了“时间线”,很多人的命运被改变,滋生出了野望,再加上范宗尹恢复藩镇之举,已经让人看出这天下有大乱的趋势。

  一旦天下不太平,那么除了有兵马可以安身立命之外,名份大义最为重要。

  这天下毕竟是赵家的,人们都有思维惯性,正统性,这也是李茂想要利用赵家天子盘整天下的根本原因。

  刘延庆父子在旁人眼中或许是酒囊饭袋,但他们自己不这么觉得,相反在野心的驱使下铤而走险,认为李茂做得,折可求做得,他们自然也可以做。

  三千骑兵精锐,就这般在刘延庆父子的命令下长驱直入皇城,从延福宫穿过金水桥。

  金水桥上,早就被刘家父子买通的内侍省太监曾择用尖细的声音招呼道“刘相公,这边,官家在太清楼。”

  刘延庆不知道太清楼在哪,打马来到曾择面前,催促道“速速带我去见官家。”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6504/807010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