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逆清 > 第五十章 圣君本质

第五十章 圣君本质


  

  待乾隆走远后,大臣们才纷纷站起身,并三五成群的与相熟的官员告别,回到各自的衙门办公。

  “竹虚兄这回在皇上面前可算是露脸了,要是与缅甸议和的事儿能让皇上满意,看来以后这军机处首揆的位置非竹虚兄莫属啦!”

  这会儿,在早朝上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军机处首揆尹继善凑了过来,言语中分明带着些许暗讽刘统勋的意味。

  听明白尹继善话里有话,刘统勋白了尹继善一眼,然后没好气儿的道:“为皇上分忧乃是咱们做臣子的本分,我刘某人可不敢邀功,首揆的位置我不敢想,不过不像有些人,明明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

  “你...!你说谁尸位素餐!”

  尹继善闻言大为光火,刘统勋的话中有话可算是深深的刺痛了其内心。

  刘统勋见状,却略带调笑道:“元长【尹继善的表字】兄,我又没说你,你激动个什么劲儿!”

  眼见二位军机大臣即将因琐事爆发争吵,军机处另外的两名军机大臣刘纶和于敏中赶忙上来规劝二人莫在内廷失礼,以免传到皇帝的耳朵里,以当今皇上的性子,肯定会让二人吃不了兜着走,经过调解,二人算是没有当场闹起来,不过着梁子算是结下了。

  “哼!”

  尹继善闷哼一声,充满怨毒的眼神瞟了一眼刘统勋,只得甩了甩衣袖,气呼呼的离开了大殿。

  与其他一些相熟的官员分别后,刘统勋便来到军机处值房,准备草拟一份有关跟缅甸议和的诏书。

  见刘统勋来到军机处值房,值房内一众军机章京纷纷向刘统勋行礼。

  刘统勋看了看面前的一众军机章京,忽然目光停留在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章京身上,紧接着开口道:“筠浦,这与缅甸停战的诏书就由你来草拟吧!不过诏书的字里行间千万不能有‘议和’二字。”

  年轻的军机章京听到刘统勋忽然点到他的名字,感到有些意外加惶恐,不过惶恐过后却是一种欣喜与自豪,毕竟这么多军机章京里头,刘大人就点到他来为皇上草拟诏书,那是多大的荣幸,也是对其能力的肯定。

  “筠浦,切记这诏书是要送到前线大军的,一定要多花些心思,让皇上满意。”

  费淳,字筠浦,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任刑部主事,二十九岁任刑部郎中,现在军机处充任军机章京,升官速度比火箭还快。

  费淳心里很清楚他能有今天,除了其自身才华出众,文采过人之外,与刘统勋的赏识不无关系,作为刘统勋众多的门生之一,因其平日里为人谨慎低调,再加上对刘统勋礼敬有加,这才得了刘统勋的推荐,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进入军机处出任军机章京,这在本朝的汉臣当中可是不多见的。

  待刘统勋走后,费淳那脑袋瓜也充分的运转了起来,仔细想了想刘统勋方才的嘱咐,心里也跟明镜似的,以恩相八面玲珑,圆滑,事事不当出头鸟的性子,今天在朝会上却当了一会出头鸟,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今天的确是因为事关重大,诸位大臣又无人甘当出头鸟,老臣刘统勋才不得不站出来帮皇上解围,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他的儿子刘墉的前程。

  刘墉在出任冀宁道台期间,因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按律革职被判极刑。后来皇上加恩诏免,仅发配军台效力赎罪,尔后又被赦免,如今在修书处担任行走。

  虽然皇上赦免了刘墉的罪,可在他人看来,在修书处担任行走和流放也没什么区别,如今为了让儿子早日脱离苦海,这刘统勋也真是拼了。

  费淳摇了摇头,将这些杂念甩到脑后,便开始认真草拟诏书,毕竟写好眼下的诏书才是重中之重。

  ※※※

  谷城县青龙山刘湾村,此时虽是初冬季节,然而今年的气温却大大低于往年,气温早已降到零度以下,加上刘湾村坐落在山区,相比起平原地区来说显得更加寒冷,因而刘湾村大多数村民此刻都待在家里避寒不再外出。

  而此时的荆襄炼铁工坊,铁匠齐大正带着一众徒弟炉工围住了一座造型奇怪的高炉,丝毫不在乎天空已经飘起的雪花,惊疑的眼神在人群中传递,而炉子旁不远处的李克青此刻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对于自己改造的土法炼钢的高炉是否能起到效果心里也没底,毕竟自己也是在书上曾经看到过土法炼钢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第一次。

  忽然,在一旁观察仔细的铁匠齐大正大叫起来:“快开炉!快开炉!”

  “师傅,这时辰还没到,为何要开炉呢?”

  齐大正的徒弟和炉工对师傅要求开炉的说法感到十分诧异。

  “让你开就开,别他妈废话!还不快动手!”

  众徒弟和炉工见平日和善的师傅忽然对他们动怒,还骂起了脏话,也知道肯定事出有因,连忙手忙脚乱的打开了高炉。

  只见一股赤红的铁水从炉子下方的导流口流了出来,顺着砖道,流进了事先准备好的模具坑中,形成一整块铁块。

  “怪不得齐师傅要咱们赶紧开炉,要是晚了,这炉子恐怕就...。”

  众炉工们因铁水提前出炉感到震惊不已,这新高炉出铁的时间竟然比原先的时间快了近三分之一,也就是意味着不仅时间节省了不少,原材料也节省了三分之一,冶铁的陈本自然也就降低了,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齐大正也和其他的炉工一样,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震惊,与炉工们不一样,齐大正此刻更多的是激动与兴奋,做了大半辈子铁匠,每天与冶铁炉子打交道,他当然清楚李克青所改进的高炉对于冶铁行业意味着什么,这可是划时代的变革!

  虽然对于李克青做出什么惊人之举已经见怪不怪,可齐大正还是对其由衷的赞叹:“董事,你可真是神了,老小儿虽然做了大半辈子的铁匠,可自从在你的手下当差后,感觉这几十年可真算是白活了。”

  “齐师傅谬赞了,我也只是恰好在前明的一本旧书上偶尔看到有此法,说起来也是惭愧。”

  看着齐大正和一众炉工满脸钦佩的盯着自己,李克青也有些尴尬,其实这些土法在明代的时候就已有,自己只是照搬而已。

  李肆改进的高炉与传统的高炉的确有些不一样,不仅给这座炉子加了一个蓄热室,而且还增加了一只巨大的风箱,因为满清时代的冶铁炉子基本上都是敞开式的,所以炉内的温度起不来。

  李克青增加这个蓄热室的作用,其实就是用于提升炉温,温度越高,不仅可以加速生铁的炼化,节约成本和时间,还可以将生铁里面过高的碳脱掉,并降低铁水的含碳量而成为质量优于生铁的钢。

  相对于之前冶炼出的来的生铁,新式的高炉冶练出来的生铁其实已经可以算作原始的钢了,来自后世的李克青当然清楚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若是能大规模炼钢,利用生产出来的钢铁替代原来的生铁为制作武器、火器、火炮的原材料,可大大增强己方的战斗力。

  “前明就有此法?”

  齐大正闻言颇感惊讶,然后低头盘算片刻,又叹气道:“唉!没想到前朝时就有人想出了这么好的法子,可如今咱们这些后人反而不如古人,的确可称得上惭愧二字。”

  听齐大正这么一说,李克青倒是想起后世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左宗棠在西北平叛的时候,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的故事,当时左宗棠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这就是所谓“圣君”康熙、乾隆等造的孽,不仅不努力发展科学,反而处处打压科学;导致中国科学技术大踏步后退,这就是所谓“康乾盛世”的真相,所谓满清“圣君”的本质。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7454/558071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