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女配已到达战场 > 肾不够强的便宜儿子(七)

肾不够强的便宜儿子(七)


  二人的柴火总共就卖了三文钱,回来的途中纪宁给了金恒一文:“这一文钱是你赚的,以后要买什么东西,娘的钱不够用了,你可以再拿出来应急。”

  金恒看着手中的一文钱,刚卖完柴禾,他的手掌还有些脏,想起今天一个上午上山,本以为找了那么多柴禾能多卖点钱,却没想到只卖了三文。

  这其中品相不好的还被剔除,而且大部分都是娘捡的,他才意识到一文钱有多难赚。

  好一会儿,金恒才怔怔问道:“娘,我们吃的杂面几文钱一斤?”

  “杂面啊,杂面要四文钱一斤,白面的话要七文钱一斤。一斤的话,我们大概可以吃两天的样子,”说到一半,看着金恒眉头深皱,纪宁又是一笑,抚了抚他的脑袋:“你现在还小,赚钱的事情娘来想办法,你如果想要帮娘减轻负担,可以先攒着,等你识字得更多了,到时候也不会挣钱这么困难。”

  看天色黑了些,纪宁又带着金恒去河边把鸡笼收上来,发现里面有两条巴掌大小的鲤鱼,让金恒高兴的差点跳起来。

  “娘,我们捉到鱼了!我们有肉吃了!”

  终于能改善伙食,纪宁也很开心,但却不忘提醒:“这两条鱼一顿吃了有些可惜,今天先吃一条煲汤,还剩一条明天红烧吃,我们再挖一些蚯蚓放里面,明早来看看能不能有收获。”

  第二天不用纪宁说金恒跑完步回来的时候,顺带的将鸡笼也带了回来,里面一条两斤左右的鲩鱼,卖给王员外换了十四文,纪宁把四文给金恒。

  接下来几天每天都是如此,早上锻炼、收鱼、拾柴,下午就学习认字练字,再将之前学的温习一遍,便用柴禾和捞到的鱼换钱。

  每五天去一趟镇上买些米面和必需品,偶尔买个包子或者吃碗面、买个烧饼等改善伙食,至于蔬菜,就从村子里买,既不用拎着走一个时辰,也更加新鲜便宜。

  时间匆匆已经过去小半年,再过几天就是过年,年货也要备起来了。

  这段时间都是纪宁在给他启蒙教他认字,甚至自己还编写了本故事书,既生动有趣,又有启蒙思考的成分。

  一大早,纪宁便带着金恒上了牛车。

  纪宁将自己编写的书籍拿去书斋卖,一共十个故事,只卖了二两银子,这还是看在她编写的故事有趣,所以才出了二钱银子一个故事的价钱,算是很不错了。

  这些日子金恒已经对金钱有些概念了,见到二两银子的时候还觉得很多,然而当纪宁买了两床新被子和两件细棉布,外加十斤棉花就把二两银子花的只剩了半两,顿时又愁了起来。

  而后半两银子,纪宁又买了点冰糖和一些鸡蛋,还有三只小鸡和调味料,又买了两斤排骨和三斤五花肉,还有一斤虾一些糖和水果、书等物,瞬间就只剩下了十二文。

  回去的路上,金恒心事重重。

  除去坐马车的钱,最后十文纪宁全部用来买蔬菜了,家里还有米面,至少还够吃半个多月。

  回了家,金恒第一件事就是把竹罐劈开,把这半年存的钱合在一起数了数,居然有一百三十文,也就一钱又三十文。

  要是今天之前他看到这么多铜板会觉得很开心,但今天见识到了钱有多么的不经用,金恒又觉得心中着急。

  没有足够的钱,总有种下一秒就会饿死的感觉怎么破?

  然而等吃到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那鲜嫩弹牙的蒜蓉大虾,饭后再吃到软软香甜的鸡蛋糕和甜甜的麦芽糖时,金恒表示真香。

  于是,金恒便这么痛并快乐的过完了年。

  过完年,纪宁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决定把捡柴禾这项不怎么赚钱的事情放弃,只捡自家用的就行,反倒将以前找柴禾的时间用在了找草药上面。

  为此,纪宁还特意去买了本入门的草药书,只不过一开始因为草药炮制的方法不对,导致价格大打折扣,但总的来说,也比卖柴禾要赚得多。

  只不过王员外家不收,所以他们只能攒着去镇上的药铺卖。

  两年时间匆匆而过,这两年金恒都是由纪宁教导,除了认字和读小故事发散思维以外,纪宁凡是看到什么有兴趣却又不是太贵的书都会买来。

  金恒无聊的时候会翻阅看看,他现在看书通读的话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阻碍,实在不认识就问纪宁。

  而现在,纪宁决定让他去隔壁村的学堂读书。

  并不是纪宁的知识教不了金恒,而是他们家本来离村子就有些远,再加上金恒每天又要学习,而村子里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小伙伴基本上也是帮大人做些打猪草之类的事情,要不然就是满山跑找野菜。

  纪宁并不反对他和同年龄的小伙伴四处玩,纪宁只是希望他能够除了村子里的小伙伴之外,更多的是能有在学习上互相勉励,一同努力的小伙伴,也帮助他更好地和人相处。

  金恒知道的时候倒是没有多大的排斥,毕竟他时常听石头说学堂里的夫子怎么怎么样,还有学堂里的其他同窗的趣事,心中也羡慕得紧。

  既然是入学,夫子还是要进行最基本的考量,先是问他是否识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又让他写了自己的名字,见金恒字体遒劲有力,端端正正,不由眉头轻扬。

  难得对他刮目相看,甚至想要考较金恒的知识:“金恒,你方才说学过三字经,那你可知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的意思?”

  问完,夫子又有些后悔,觉得自己问得太深了,毕竟一般刚入学,都要启蒙几个月才会学习三字经,而理解其中的意思,恐怕就是现在学堂里也没有几个懂,而他却问一个还没上学一天学堂的孩子,估计也答不出来。

  他正要说算了,不想金恒想都没想就回答上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https://www.bxwxbar.com/book/169841/873667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