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油菜花又开 > 第八十五章 发电报

第八十五章 发电报


  “小孙,饭还吃得惯吗?”李连胜关心地问道。

  “谢谢李主任关心,刚开始来确实吃不惯,不过现在都习惯了。”孙良才大口扒着饭,感激地说着。

  饥饿已经不允许孙良才挑食,现在,只要有口饭能吃饱,孙良才便觉得很知足。

  如果一个人挑三拣四,那一定是生活对他还留有选择的余地,当他别无选择,他肯定会丧失挑肥拣瘦的勇气和信心。

  李连胜所做的这一切,孙良才都看在眼里。其实,一开始他对领导并不感冒,他看惯了王佳雯父母看他时候那种轻蔑和瞧不起的眼神。但经过接触,无论是胡佑民还是李连胜,都刷新了自己对“领导”这个词的认识。

  “小方,小罗。”李连胜端着大碗,招呼小方和罗跃进过来。

  小方、罗跃进、胡佑民和张国柱都聚了过来,和李连胜和孙良才蹲在一起围成一个大圈。

  “小方,你吃过饭就回趟公社吧,尽快把电报发出去,让曾局长尽快落实,孩子们的事可不能耽误了。”李连胜吩咐道。

  “好的,主任,吃过饭我就动身。”小方扶了扶眼睛,答应道。

  “小罗,你送小方回去一趟,你回去人熟,好办事。”李连胜看着罗跃进说道。

  “好的,李主任,您放心,交给我好了。”罗跃进痛快地答应道。

  “小孙,放心吧,曾局长也是痛快人,明天应该就能得到曾局长的回复。”李连胜交代完毕,这才开始一边看着孙良才,一边扒着碗里的饭。

  孙良才看着这位如同慈父一般的领导,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力地点点头。

  吃完饭,乡亲们都在背阴处三五成群地小憩,汉子们拿出烟袋,吧嗒吧嗒抽了起来。

  罗跃进架好马车,和小方一起,跟大伙道了别,跳上马车,朝公社狂奔而去。

  再说公社供销社黄大顺的房间里,吴世清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原来,令他没想到的是,李连胜突然驾临三河村,而他之前给三河村的发放的救灾粮里,有一半都是次粮,这要是被发现了,他吴世清这辈子算是完了。

  以前上面有黄大勇,乡亲们也都敢怒不敢言,这次要是被李连胜发现了,非得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大顺,你快帮我想想办法吧。”吴世清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哀求道。

  “世清,这都啥时候,你还在想着发国难财。”黄大顺也想不出好办法,只是一个劲地抱怨着。

  “大顺,你这么说可就有点不负责任了,每次我这边有点赚头,你们哥俩可没少拿,再说了这次把次粮发给大队,也是按照你的意思去办的。”吴世清心里一急,发了狠话。

  都说狗急跳墙,黄大顺了解吴世清,这种人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只好马上陪着笑脸说道:“世清,我不是怪你,我是说咱俩事先应该跟我大哥联络好,要怪就怪这李连胜来得太不是时候。”

  “那咱们怎么办?”别看吴世清平时在乡亲们面前吆五喝六的,一遇到事就如同一只苍蝇一样,六神无主,到处乱撞。

  “首先,咱们需要先跟我大哥发电报,让他给咱俩出出主意,咱得听他的;其次,如果真要是被发现,世清你就一口咬定你不在场,把这事推给马家福,明白吗?”黄大顺稍微有些脑子,跟吴世清做着看似并无破绽的计划。

  其实黄大顺心里早就有了别的打算,自从胡佑民开始信任李金山以来,自己在供销社就是一个摆设,可有可无,遇到小事都是李金山自己做主,遇到大事,李金山也只是象征性地跟自己说一下,自己在三河公社并没有引起多大人的注意。

  如果到时候吴世清真出了事,自己就一口咬定跟自己无关,所有的一切都是吴世清咎由自取。坏人之间的友谊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行,大顺,就听你的,那我现在就去发电报。”没有头脑的吴世清,听了黄大顺的话,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一刻也坐不住,起身就要往外走去。

  “世清,别那么着急,最近你尽量少出来,为了避免引起嫌疑,你最好让马永福去办这些事,毕竟他是当事人,他也有逃脱不了的责任。”黄大顺知道吴世清做事没脑子,只好有些不耐烦地嘱咐道。

  “好的,大顺。”吴世清应着。

  “对了,你别从街上走,你从后院走小路回去吧。”黄大顺担心李金山看到吴世清来找过自己,到时候不好推脱,于是出此下策。

  “嗯。”吴世清答应着从后门出去了。

  罗跃进架着马车,和秘书小方顶着烈日,朝公社奔来。一路上小方时不时和罗跃进打听一些关于英雄孙良人的情况。

  罗跃进把当年孙良才为修建大桥而牺牲的壮举跟小方讲了,直听得小方不禁流下了热泪,感慨地说:“上午听了孙良才的事迹,我就觉得他很值得咱们尊敬,没想到他哥哥更是伟大,他们兄弟俩真是咱们年轻人学习的典范啊!”

  “不行,我的稿子还得修饰润色一下。”

  小方听完罗跃进讲的这些往事,突然灵感再现,赶紧从公文包里拿出了笔和稿,认真地改了起来。

  马车飞快地跑着,公路两边的风景呼呼地往后倒退,不知不觉间,邮电所就在眼前。

  “吁——”随着罗跃进一声长长的吆喝,马车稳稳地停在了邮电所门口,小方也正好改完了稿子,和罗跃进一起跳下马车,走进了邮电所。

  邮电所是三河公社范围内唯一可以与外界沟通的地方,包办了信函、电报和汇款业务。

  这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那些在公社街道工作的外地人,乡亲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没有什么亲戚故人需要联络,而且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写信发电报了,汇款那是更不可能了。

  平时这里很冷清,但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不少人在汇款窗口排起了长队,等着往家里汇款。


  (https://www.bxwxbar.com/book/180294/956241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