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悠悠湖 > 第八章 二律背反

第八章 二律背反


  ??第八章二律背反

  “哟嗬嗬嗬……”

  “哦嘿嘿嘿……”

  两个少女往石阶路看去,原来有两个男同学来彭山散步。时不时,两个男孩子会停一下,伸长脖子,抬起头,拼命叫喊一声,以此来释放自己的学习压力。

  “笑死人了!”何瑞丽“咯咯咯”地笑起来。

  周五第二节晚自习,是全校集体备课时间,数学组备课历来认真。他们是全市的强科,蒙县一中连续五年高考在泰宁市名列第一,数学组功不可没。

  集体备课采取轮流做中心发言人的方式。陆宇瑞轮到第十三周发言,现在是第九周。但陆宇瑞每次都很认真看别人如何发言。办公室有多媒体,中心发言人提前做好课件,提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然后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由于下周二就开始期中考试,所以本周的教学计划比较简单,也没有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快便进行完了。

  最后,是教务处副主任,同时也是高一数学组备课组长,一、二班数学教师,一班班主任陈忠科进行总结。他只是布置了一项任务。他说:

  “前几天河北有个来推销资料的,我看了一下,有本书叫《三维设计》,很不错。前半个学期我们只有一本基础训练,太少了,不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那本资料定价二十,是正版书。大家知道,咱校学生家长大多数是农民,弄个钱不容易,经我给他讨价还价,确定十五元卖给同学们,大家明天上课时说一下,订不订自愿。当然最好都订,要跟着课本用。”他又停了停,习惯性地摸了摸秃顶,继续说,“把钱收齐后,按每本十二元交给我就行。”外号“地方支援中央”的他笑了笑,继续说,“好说歹说,我又从书贩子手里抠出三块钱,就算作大家的辛苦费吧。不过──”突然,他口吻变得严肃起来,“大家要注意保密,除了咱十八个人外,其他人谁都不能知道,出了事都不好看,大家听明白没有?”

  大家都点头,齐声应和。还有人露出了欣喜之色,盘算着今年又能捞三百多的外快了。除了陆宇瑞和另外两个今年刚毕业的本科生,吃资料回扣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去年订一本书只有两块钱的回扣,大家已经感到不错,今年变成三块,“收入”会更多些。大家非常感激陈主任,陈主任是他们的“活财神”。

  别看陈主任是个秃顶,其实他年龄并不大,今年才三十六岁,不过他教龄已经不短,两头算上已达十七年。他是八七年的专科毕业生,先是分配到蒙县三中任教,九四年调入一中。由于他活动能力强,善于取悦领导,教学成绩也说得过去,所以调入一中第三年,他就被提拔为教务处副主任,还曾多次被评为校优师、校优秀班主任,去年更是被评选为市级师德标兵。他对人热情,能说会道,办事利落,无论校级领导还是普通老师对他总是交口称赞。陆宇瑞对陈主任也很敬佩,他能感觉到陈主任对自己的关心,多次问寒问暖。他听过两次陈主任的课,发现他虽然教学能力一般,但很善于活跃课堂气氛。

  然而,陆宇瑞现在遇到了尴尬事:第一周他就让学生买了参考书,如何再给同学们布置买资料的事?如果不布置,就无法完成组长的任务。好在买资料属于自愿,他便没有布置。

  第二天,其他三十四个班全订齐了资料,唯有二十五、二十六两个班没有动静。陈主任主动给陆宇瑞去要订资料的人数,陆宇瑞说明了情况,并略露囧态。陈主任听后爽朗地笑起来,他说:“我还以为陆老师忘了呢,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没什么!你刚来不知道情况,全年级都是统一行动,学校要求我们五统一。下学期你们班不要慌着买资料了,我们还是统一订。”

  听陈主任这样说,陆宇瑞的一颗忐忑的心总算平静下来。晚上,在QQ上,陆宇瑞与大学同宿舍的一个同学语音聊天,聊起此事。这个同学没有考研,工作已是第四个年头,今年也教高一。他说:“我们组也碰到了那个河北的书贩子,也是那本《三维设计》,定价二十元。其实,那就是一本印的比较好的盗版书,人们称这种书叫‘精制盗版书’,利润很大。不过我们讲下的价格是五元,而不是十二元,我们也是收学生十五,每本可以吃十元回扣,我两个班弄了一千多呢!你们的组头真不会砍价!”

  同学的一席话让陆宇瑞目瞪口呆,他终于明白了陈主任热心订资料的秘密,知道了社会的复杂。晚上,他又开始反思自己。从大一,他就开始坚持“一省吾身”,这是他对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做法的一个变式。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无法与圣人比肩,所以就把“三省吾身”改为“一省吾身”了。具体做法是,每晚躺到床上,他总要检讨一下自己一天的言行。他要看一看这一天,他哪些事情做得对,哪些事情做得不符合自己的做人原则,并在第二天起床后记在日记本上,无情地解剖自己,批判自己,以求完善自己。他早就给自己提出了十条做人原则:正直,无私,善良,博爱,守信,团队,低调,感恩,宽容,责任。七年多,他解剖自己的日记已记了十多本,从没有让别人看过一个字。十月的第一周,他就把自己的这个做法传授给了何瑞丽,并为她买了非常精美的日记本。

  躺在床上,陆宇瑞想:下学期我该不该让同学们订统一资料呢?可有三个选择:一,随大流,收十五元,那样,陈主任高兴,同事没意见,但每个学生被坑十元,有三元进入我的腰包,七元进入陈主任腰包,这样,我成为贪图蝇头小利的自私鬼,并为更大的自私鬼做帮凶,这不符合我做人的道德,不可取;二、订,但只收十二元,我没有坑学生一分,并且帮助了陈主任发家致富,但这样做就会暴露大家吃三块回扣的秘密,我成了出卖同事的小人,让自己成为过街老鼠,这比第一条更愚蠢;三、不订,让同学们自己买,这样对得起学生,但得罪了组头,并且会被人说成不懂团结协作,缺乏团队精神,这种做法同样不可取。总而言之,这是一道无解的“方程”。

  陆宇瑞曾读过一点康德哲学,他很喜欢康德的一个哲学命题,叫“二律背反”,宇宙和人生中有太多的二律背反,它总是把人的心灵置于莫衷一是的境地。对订资料如何抉择是他心灵中第一个“二律背反”。

  他感觉,陈主任为学校,为学生,为同事,为家人做过很多有益的事。他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是很自然的。在资料问题上,他唯利是图,既坑学生,又骗同事,是不道德的,与他的“优师”,“师德标兵”极不相称。但陈忠科并非魔鬼,我比陈忠科更道德吗?陈忠科只是用自己的小精明,干点自私的勾当,虽然总钱数可观,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微不足道;而我呢,我的行为只对丽丽一人。我对她关心,帮助,不要补课费,还倒贴书,倒贴本子。表面看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非常高尚,但本质上,我是要用这点小恩小惠得到一个美少女的心。她只是一个十六岁的未成年人,我却让她背负上了师生恋的恶名,我比陈主任要坏上千倍、万倍!然而,我的理智无法控制我的感情。虽然我知道这样做是自私,但我还是无限地思念他,爱她,想与她共度一生。我错了吗?不,我的灵魂没有错。是“自私的基因”控制着我的灵魂,千百万年的进化让基因把我们塑造成这个样子,基因为了它的生存,它的延续,它让我们爱自己,爱自己的心上人。这种爱的延伸最终幻化为博爱,博爱对抗自私,基因最终异化了自己。

  这是陆宇瑞心灵中的第二个“二律背反”。

  夜深了,陆宇瑞情绪仍然亢奋。反思让他决定今后必须完全把何瑞丽看做“侄女”,不,看做“亲妹妹”,他的内心深处再不允许存在一丝一毫对丽丽的男女情愫。

  决定以后,他想安静下来,但燥热的身体使他不能自已。生命的原始冲动逼迫他想再思念她一次,但他发誓这是最后一次。他躺在床上,想她可爱的短辫,她那姣好的圆脸蛋,她的尖尖的下颏,她坚挺的鼻,她的樱桃小口,她那微翘的唇,她的性感、迷人的三角区,她的水汪汪的勾人心魄的双眸……陆宇瑞一遍又一遍喃喃地喊着:“丽丽,丽丽,我的好丽丽……”

  “坏蛋,变态……”陆宇瑞幡然醒悟,照着自己的腮狠狠扭了一下。他想,如果我爱丽丽,就意味着我们搞师生恋,这样势必造成她成绩下滑,她考不上大学或考不上理想大学,就等于破坏她的人生,这将是我对她最大的伤害;但如果我不搞师生恋,丽丽将来肯定会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这一点会使我万箭穿心,生不如死,痛不欲生。老天爷,我到底该怎么抉择呢?!

  陆宇瑞第三次经历心灵的“二律背反”。

  第二天早晨,陆宇瑞在日记上记下他的困惑、彷徨、无奈和烦恼。记完日记,他又上了一会网,无意间在网上扑捉到一个非常有趣选择题,如获至宝。

  课外活动补完课,陆宇瑞拿出那道选择题,让何瑞丽作出选择。何瑞丽默读道:

  “有两条铁轨,一条是好的,一条是废弃的。一群小孩在好的铁轨上玩耍,他们知道这里随时会过火车,很危险,但他们玩疯了,人多势众,无所顾忌;另一个小孩在废弃的铁轨上玩耍,妈妈早已告诉他,在这里玩很安全,因为这里不会再过火车了。此时火车正沿着好的铁轨呼啸而来──如果你是扳道岔工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你是让火车切换到废弃的轨道呢,还是让它继续沿正常的轨道前进?如果不切换,死去的将是一大群孩子!如果切换,死去的只是一个孩子,请认真思考后作出自己的选择。”

  读完题,何瑞丽陷入深思。按照通常的功利主义原则,应该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利益,但这里的大多数做着错误的事,而少数人做着正确的事。不切换有悖常理,切换就很不公平。这是一道让人两难的选择题,面临的是道德悖论。

  见何瑞丽在思考,一旁的陆宇瑞喋喋不休:“丽丽,在大学,我曾认为社会很纯净,工作刚刚两个月,我就深切感受到,其实社会是个藏污纳垢的垃圾场,那些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的人活得相当滋润;那些独立思考、锐意进取的人往往屡遭挫折;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往往步步高升;那些凛然正气、刚直不阿之人总会遭人陷害;那些钻营取巧、作风猥亵的人最能名利双收;那些行事正确、作风正派的人每每承受痛苦!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呢?”

  何瑞丽受老师启发,突然有了满意的答案:“老师,还记得诗人北岛说过的话么?他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的人生世界,本来就这么荒谬。问题的关键是,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面对一项艰难的抉择,应该先问问自己的心,正确答案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呼唤!”

  陆宇瑞听到何瑞丽这样精辟的见解,非常吃惊,马上对她一通夸奖。

  受到老师称赞,何瑞丽一阵兴奋,她说:“老师,在补课之余,咱们探讨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好玩极了。我忽然有个想法,咱们探讨后,我把咱俩讨论的过程和结论记在日记本上好不好?你想,如果咱们日积月累,不就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么?”

  “诶,还真是!不过别记在日记本上了,咱再弄个专门的本子才好。”

  第二天,陆宇瑞到校门口精品屋买了一个又厚又漂亮的笔记本,何瑞丽为笔记本取名为《终极问题集锦本》,集锦本第一篇的题目就叫《二律背反》。

  接下来,师生二人的补课活动暂停了。原来,期中考试的大幕正式拉开。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0116/140489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