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风骚满大唐 > 0084章 议惩战犯

0084章 议惩战犯


  

  再说李世民派侍卫传见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人,长孙无忌、封德彝、高士廉、萧禹几个先到了承乾殿,于承乾殿正厅坐定。

  李世民道:“先告诉你们一个特好消息,洛阳传来快报,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郁射佯装往南突围,二十六日猛然往北妄图突破邙山,我军先让郁射的阿可朵部十万人马通过峡道,然后以擂石、干柴、沾着桐油、硫磺之类堵塞峡道,一时间烈火滔天,郁射军队失色胆裂。”

  “我山前两侧三十万大军杀出,一夜之间,杀敌十余万,俘敌三万,郁射带领残部不足二十万人退入洛阳城,其阿可朵部十万人也在黄河岸边被围。”

  长孙无忌等人听了皆露惊喜之色。

  “如此看来,郁射已无抵抗之力,投降则不需多待时日了。”长孙无忌笑道。

  “郁射已亲往我营要求协商招降之事,今天让你们几位大臣来,就是商议如何处理郁射要求招降的事情。”李世民道。

  “殿下的意思是说郁射亲往我营要求协商招降之事,咱大唐可就这几个问题协商:其一,郁射是投降,还是由我大唐招降;其二,郁射的军队该如何处理;其三,对郁射本人该如何处置。”封德彝说道。

  “不错,今天让你们几个来主要就是商量这几个问题。”李世民道。

  “我看招降和投降都是降的意思,郁射无非就是想要点面子,只要他不再反抗,这个面子就给他又何曾不可?至于郁射的军队和他本人该如何处置的问题,西征时处理颉利和他的军队已有了先例。”萧禹道。

  “西征时突利和我们议和,他和他的军队撤回本国,颉利被迫投降,他的军队全部整编,分散到我们军队里,他本人留在长安像个阁老般倒由我们供养起来了。”高士廉说道。

  “我倒觉得西突厥和北突厥既然已被征服,剩下的突厥已不足为患,如今要是把郁射在洛阳的二十万军队和阿可朵部十万军队整编到我大唐军队里,一下子军队要增加三十万人,这笔军费开支是不是个问题?”长孙无忌道。

  李世民听着几位大臣说话,心里已有了一个准儿,心想那魏征怎么还不来,他想听听魏征的意见,看看他又有什么说法,正想着,听见院外一串沉稳的脚步声传进来,他知道那准是魏征来了。

  果然,那脚步声很快到了厅前,看见走进来的人正是魏征。

  李世民道:“魏大夫,你来的正好,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郁射要降,是让他投降好,还是招降好;二是郁射的军队如何处理;三是对郁射本人如何处置。就这三个问题,你的意见如何?”

  魏征坐了下来,看了看几位同僚,说道:“我还是先听听各位的意见。对洛阳的情况我还不大了解,微臣不敢冒昧。”

  李世民笑了笑,把刚才几位大臣意见及洛阳情况说了一遍,魏征道:“依我看,郁射既是穷途之寇,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没有任何条件可说,他举全国之兵入侵我大唐,是这场战争之罪人。对于入侵者,我们不能有任何慈悲心理,他若顽抗到底,我们必须干净、彻底的消灭他,以正国威。”

  “他想罢战言和,若在我们围困洛阳之初还有条件可谈,可他妄图向北突围,突围不成,剩下残兵败将,还有什么条件可提的呢?虽然招降与投降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不同,招降是有条件的降,投降则是无条件的降,假如他以招降与我们谈判,我们该答应他什么条件呢?”

  “对于郁射本人,他既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就必须受到应有惩罚,至于他的军队,假如整编过来,无疑是给我大唐增加一个负担,再说他们远离家乡,就是整编过来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百害而无一利。”

  李世民听着魏征说话,暗暗点着头,心想,魏征之言有立场,有见地,尤其是不赞成整编郁射军队这一点和他李世民心里想的一样。

  对郁射的惩罚,杀他就大可不必,依照西征之例,像软禁颉利一样把他留在长安也是必要的,至于招降与投降这点则不能含糊,他不投降则干净、彻底消灭之,否则不足以正国威。

  李世民想着,笑道:“魏大夫所言正好把你们几位的意见概括了,我看便这样,其一,郁射必须投降;其二,郁射的军队不宜整编,通通遣散回国;其三,依照西征先例,把郁射软禁在长安。这样一张国威,二惩罚了战争罪犯,三免除我大唐战后负担,对战败国我们也算得是仁义的了。你们看看还有什么不妥?”

  几位大臣皆点头不语,李世民又道:“既然没有了异议,便由封大人拟旨,先呈皇上批阅,然后火速送往洛阳,若郁射肯降,即全权由李靖、秦琼两位元帅依旨处置,郁射军队一律着民服,发足粮草,渡黄河北归本国,郁射本人礼送长安安置。”

  在承乾殿商议处置北征后事完毕,封德彝出了承乾殿,心里总有些呢喃,刚才的商议三个问题是他封德彝先提出来,萧禹和高士廉提到处置郁射和他的军队问题依照西征之例,长孙无忌则说到整编郁射军队会加重大唐负担,这几位大臣说的话都有可取之处,李世民没有直接肯定,偏偏等了魏征来说了话才作肯定,可魏征算啥呢?

  他本是太子党羽余孽,实属死有余辜之辈,侥幸苟全性命,苟且沾个谏议大夫之名的。

  本来魏征说的这些与自己想法相同,自己只是还摸不透李世民心里所想,不敢直言罢了,魏征却根本不去猜测李世民的想法便敢秉正直言,看来李世民赞赏的正是魏征这一点。

  封德彝统观京中满朝文武大臣,如今说话有分量的人莫非他和长孙无忌、萧禹、高士廉、屈突通,外加即将提拔的中书令房玄龄和兵部尚书杜如晦。

  长孙无忌老成持重不善言辞,萧禹过于沉稳不敢偏激,高士廉不善谋算,屈突通是个老好人,向来不与人争,即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虽善谋却不轻易表白,在这些人中唯有他封德彝最说得话,但每每总得细猜上意才敢说出见解,绝不敢冒昧。

  魏征则不同,此人不仅深有才略,思谋缜密,且直言敢谏,毫无阿谀或畏惧之色,封德彝意识到,若是将来在朝中会有一个说话比他响亮的人,这人便是魏征。

  封德彝明白,北征结束,大唐再无战事,至少可以说再无大的战事,从此大唐要进入中兴时期,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朝中侧重于理政而不是言兵,今天李世民对不整编郁射军队问题的肯定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从局势来看,大唐经过多年战乱,国力确实赢弱,但军队已经是所向无敌,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抗衡的了,因此战争的危险暂时不存在了。

  既然往后理政成为朝中的重务,那么。像他封德彝这样的文臣首辅便该大显身手了。他封德彝在官场多年,深韵从政之道,一句话,从政无非就是观点之争和权利之争,如今朝中出了魏征这个人物,将来势必成为他的对手。

  好在他目前虽略得李世民欣赏,但根基未稳,若不趁早压住魏征,将来恐怕就是自己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s://www.bxwxbar.com/book/3223/317651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