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重生之花蕾绽放 > 第20章 拜年

第20章 拜年


  初二,徐大娘一家回了娘家,想带着李蕾姐弟一起去,李爸李妈想人家一家子团圆还是别去了,就说有机会带孩子去她的娘家一趟。方美华也没强求一家三口就走了。

  因为晚上要送祖先,所以李妈带着李旭早早的回家,准备包饺子等事宜。晚上十点多李家送走了老祖宗们,烧了很多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有盘缠回去,也保佑一家人一切顺顺当当。

  李蕾终于可以脱了棉裤和袜子睡觉了,话说,穿着这么厚睡觉真心不舒服啊!晚上也可以关灯了。

  初三早晨李妈来了个小扫除,洗洗两个皮猴的衣服(妈呀,我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不淘气了呀)。没送祖先之前是不能往外倒水倒垃圾的,真是往外扔财的象征。然后李妈带着李旭出去串串门,还去了房东家,李蕾没有去。

  她还是喜欢自己安静的呆一会,去别人家也不自在的好吧。哪怕看着黑白电视,吃着瓜子,也比在外面冻着强。把苹果、梨洗好,装在盘子里,瓜子也装盘,拿过一条毛巾放瓜子皮,倒一碗开水;铺好被子,趴在上面还不咯着,打开电视,把吃的喝的都放在自己边上,方便自己拿。哎呀,这样的日子真悠闲啊!好多年都没这样自在啦!等大人们回家就看到她这样,夸她真会享福。李蕾心里想,有机会就要让她自己过得好点。

  初四的时候徐大爷带着李蕾一家去了他大姐那里,这个大姐不是亲的,也是拐了好几个弯的亲戚,不过待徐大爷确实很好,给了他们很多帮助,要不徐大爷一个人也不能在这里安家找到一份好工作了。李爸他们也很感激李蕾的这位大姑,带了好多东西,大家一起过去了,吃吃喝喝的又是一天。

  大姑也姓徐,全职在家照顾家人,是家里最有权威的人了,说话唠嗑很有一套。大姑父姓郭,笑呵呵的,很爱开玩笑。大姑还跟李爸说,要是手里钱不凑手就从她这里拿一些,李爸连连谢谢了,说足够了。

  大姑家的孩子都挺大了,两男孩一女孩,最小的比李蕾他们大十岁,和小孩子也没多少共同语言,排行第三的三姐照顾李蕾他们吃喝,然后去帮厨。李蕾他们都挺老实的,就在客厅里看电视、吃水果。

  两个哥哥最大的二十一二了,都还没结婚。大姑父和两个儿子都是煤矿骨干,挣的也多,所以条件非常好。在老街区有个独立的院落,听说还给两个哥哥买好了婚房,不知道是楼房还是平房了。看看大姑,有钱就囤房,多有先见之明。

  他们两家去了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对于小孩子说,就是很解馋的说,大姑家的生活水平和他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桌上还有大虾和鱿鱼呢,大姑他们连连劝着李蕾他们吃菜,都吃了个肚圆。男人们喝了很多的酒,李爸和徐大爷回家的时候都有些晃荡了,不过今天高兴,家庭主妇没唠叨他们。

  李蕾记得后来李家生活不好的时候,大姑父还给李爸批了一些煤炭让他回来卖,钱都是大姑家垫下的。那些煤是好煤,卖的也很好,就是有些人赊账不还,虽说最后本钱收回来了,可也挣的不多。那些赊账的也没消息了,拖拖拉拉的好几年,因为李爸去要账还弄的不愉快。有些人认识,仗着关系好,就是不给钱,其实他们比李蕾家都富裕多了,典型代表就是李蕾的小学老师家。

  最有意思的还有人还偷煤的,李爸弄的雷*,吓唬了一次,再也没人敢来了,家里这才消停。想想一家人抓贼的故事还挺可乐的~~~

  初六的时候李蕾家请了徐大爷一家和朱大爷一家过来吃饭。这半年多亏徐朱两家的帮忙,要不这大棚都建不起来,即使建起来也不会做的这么顺利。朱大爷的大儿子朱大伟今年十八队,现在h市上师范,学的是数学专业,今年就要毕业了。他家小女儿朱莉莉,小名朱小妮,过年十岁,三年级了,除了爱美一点,还是很有礼貌的。

  几个大人在一起聊天,徐大爷谈谈工作,朱大爷说大棚蔬菜的经验,李爸和朱大伟呢主要是听啦;女人们在厨房里忙着,李蕾看着这些菜有排骨、回锅肉,比过年都丰盛啊!有口福啦!

  李蕾喝水的时候就听朱大娘说:“你们说,这老邢家也挺有意思,就因为给女儿和外孙子钱就闹的不愉快,以后俺们家都一样的,要是有谁不服气就别登门。”邢大爷就是李蕾家房东。

  徐大娘说:“这也不怨别人,就怨邢大头,老人给外孙子钱他都不愿意,不就是看着家产都是他的吗?他拿钱干啥啊?除了搞破鞋就是耍钱,老邢大爷也是,就是偏心。”

  “这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老人都这么想。”李妈插口到。

  “那也不能这么说,儿子不孝顺的多的是,你还能全给儿子败祸了?”徐大娘说道,她家只有一个儿子。

  “谁家都是指着儿子呢!闺女能干啥,供她念点书就行了。以后都能孙子留着,要不谁养老啊!”朱大娘说道。

  “那倒是,儿子养老,你去姑娘家算怎么回事?”

  “你瞅瞅你们说的,那独生子女的可怎么整?”

  “那谁知道啊!不生儿子谁接户口本?”李妈说。

  。。。

  是啊,农村人眼里孙子就是重要,姥姥姥爷这么想,爸爸妈妈这么想,都是这么想的。就像李蕾家李爸李妈看起来很开明的,供女孩子念书的,也是这么做的。关心孙子和外孙子有些不一样。

  姑娘怀孕住家,可以,但是带外孙子就不太一样了。特别是李旭媳妇挑理挑的特别严重。不过即使人家不挑,李爸李妈也是爱孙子,这就是血缘关系吧。前世李蕾的孩子就比李旭的孩子大半岁,李蕾回家都能感受到不同。因为孩子也是李蕾后来不太回家的原因,这是农村人的道理,这是传统,给闺女看孩子就受大家诟病,看孙子就天经地义,哪怕孙子长大了,外孙子还小都不行。

  李蕾他们村里有个别的人,为了过好日子,出卖女儿的也不是没有,为了给儿子娶媳妇的也有,要求女儿给父母穿金戴银更是多,还成了一股攀比的风气,哪家女儿不给母亲买衣服穿戴、不买金首饰就是不孝顺!给儿媳妇当牛做马,刮着闺女补贴儿子更是传统。如果闺女家过的一般,那真是穷了女儿,富了儿子。

  如果女人有能力,买什么都可以,可农村哪有那些多特别富裕的呢?

  也让孝顺变了味道,自愿是一回事,勉强就是另一回事了。女儿孝顺父母都想,想爸妈了都愿意回家看看,可一定要比谁买的金项链大吗?(作者:你没钱买金首饰才怨念这么大的么!李蕾抠鼻子:我也买了,我妈不带啊!)

  多少女人结婚的时候给的彩礼钱都留下的?比比皆是。等李蕾长大了以后才好一点。

  李蕾家里没房子的时候,李爸李妈就跟她提过,家里的东西都要给孙子,不能给予她任何帮助,但是李蕾要养老。也可能老人有钱用不着她。

  事实都这样摆在她面前,毕竟是泼出去的水,也应该孝顺老人。道理是那个道理,可是李蕾心里还是有些难过的,特别是两个老人对待她孩子的态度。

  李蕾感谢父母供她念书,可心里还是希望爸妈不一样的。想到这里李蕾心里有些难过,她是矫情吗?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如果是女儿的就是整个家里的共同财产,如果是儿子的就不一样了,传承户口本就是这么重要。

  这就是自然现象,改变不了的。

  “小妮儿,你去你房东家了吗?”朱莉莉问李蕾,打断了她的沉思。

  “没去啊,怎么了大妮?”

  “你没去啊,我跟你说,邢程程还有呼啦圈呢,那头花都可好看了。。。”此处省略五百字。

  “是吗?。。。”邢程程就是邢爷爷的孙女,是个十足的小公主。李蕾过年没去她家也是因为她。小女孩十来岁,很臭美,见到李蕾姐弟就带他们两个玩过家家,不过从来她都是公主,李蕾是小丫鬟。

  过去她没少带着李蕾玩这个游戏,李蕾是小丫鬟,要伺候她呀,指使小孩子不手软。她还有很多玩具和头花,很显摆。就是看着李蕾姐弟小,欺负他们两个。现在她才不去让她得意呢,之前邢程程回来的时候李蕾也碰到过,不过她就是不陪她玩,她也没办法。李蕾就呆在李妈身边,有时候李妈就让她去。她去了也不跟小公主玩,就坐在那里看她的屋子,就当是参观了。红色的地板,踩在上面扑通扑通的响,这时候一般家里都是光溜的土地,好一点的铺上红砖,她家比较别致了;书架上都是小摆件,抽屉里是一些装饰品,看来她家就一个孩子那是相当的溺爱啊。李蕾还记得,她有一条丝绢的腰带,带着一朵花,很雅致,不过现在还没有呢。


  (https://www.bxwxbar.com/book/36377/342775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