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三国造神者 > 五五七

五五七


  “禀报主公,夏侯渊的第一军发来军情,于南郑以南,以奇兵击破了庞羲的中军,并歼敌一万余人,现今已进军至南山一带。”

  “嗯。”听了李儒的报告,曹操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心想不愧是“千里飞击”的夏侯渊,出兵不过十日,不但是领兵汇合了钟繇,更是以奇兵建功,“那庞羲如今残兵如何了?”

  李儒恭敬回答:“回主公,庞羲领着残军已是退回了汉昌。”

  “以夏侯妙才手上八千兵马,要击破汉昌殊为不易。”程昱的语气中不无可惜的意味。

  “所以他才驻军不前,妙才可是看得清楚。张辽准备得如何了?”看向一旁的监军孟达,曹操问道。

  “回主公,粮草军械皆已备妥,张辽将军随时可以出发。”

  “这么快?”曹操正要下令张辽马上领兵出征,不料一旁刚刚还一直在喝着酒的郭嘉突然惊讶地插口,“之前不是还因为粮草筹措不及,所以说张辽的出征还要再等一些时日吗?”

  凉州并非是丰产之地,曹操大军的供养一直都是依赖从外进口,所以曹操之下官库的存粮一直不多,每次出征都必须花大力气在筹措粮草之上。而汉中,虽说钟繇是曹操的一系人马,可是汉中却也还是在汉朝的辖下,其中所出粮草不可能随意地运到凉州。实际上汉中每年的税赋收成中,有三成是要留在本地的官库之中,剩下的有六成要上交朝廷中枢,只有一成,是得朝廷准许能堂而皇之地运到凉州入库的。

  就是再加上汉中每年处理的陈粮,可因为陈粮不能久放,所以曹操基本也是当年购入当年就消耗干净,因此上凉州官库的存粮一直就没办法升上去。每逢大规模用兵,都必须向粮商大量购入粮草。

  而每次向粮商收买粮食,粮商那根竹杠是敲得……梆梆响。

  虽然曹操身为封疆大吏是位高权重,可是能有能耐供应得起大军所需粮草,那些粮商自然也不会是等闲,哪个的背后会没有后台?就像甄家,背后可是站着两个刺史和一个少傅。

  所以,面对曹操,粮商们的竹杠依然在敲,只不过每次曹操手下都会和他们讨价还价,让他们竹杠敲得没那么响罢了。

  就因为讨价还价,那是费时费力,之前张辽的出征才被拖延了下来。而如今,似乎那些讨价还价消失了一般,粮草一下子就筹备完好,郭嘉当然会感到奇怪。

  不止是郭嘉,就是负责筹措粮草的孟达说起这事来,也是感到莫名其妙:“回军师,属下对此也是奇怪。这次购粮,那些粮商突然之间就让步了,不但让步,那价格甚至比我们自己定的还要低。”

  “所有粮商都是如此?”

  “不,只有那陈兑是如此。”

  “陈兑?我记得他背后好像……”

  “是甄家。”

  “甄家?”一听庞统提到甄家,郭嘉双眼就是一亮,还笑着不停地嘀咕“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奉孝?”看郭嘉表情怪异,曹操是紧张地追问。

  “商人逐利,原来如此。”不理曹操,郭嘉依然是在自说自话,随后拿起酒樽和身旁的庞统一碰杯,仰头就是把酒水一饮而尽。

  郭嘉并不是一个会在正事上无的放矢的人,他的话必定有所深意,只是如今大帐之内不论文武,就是曹操、李儒和程昱三个,都是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唯有庞统,这个被郭嘉这个军师祭酒引为心腹幕僚的猥琐汉子,是同郭嘉一般笑意淫淫地喝着酒,浑没把帐中一众文武放在眼里。

  对庞统的无礼,众人心里都是感到不悦,郭嘉也就算了,毕竟众人也都是见识过他的智谋确实堪称天下无双,可你庞统又算哪根葱?长得猥琐,又无寸功,居然还敢在军议之上饮酒作乐?不过看在郭嘉的面子上,众人都没有发作,只是脸色不太好看而已。

  倒是曹操,对庞统一直宽容有加,因为他相信郭嘉,他相信郭嘉身边不可能会跟着一个废物当心腹,强将手下无弱兵。

  “奉孝,士元,你们可是想到了什么?”

  郭嘉和庞统对视一眼,然后同时神秘地嘿嘿一笑,俱都没有回答曹操的问话。这时候曹操便知道,这事对自己应该有利才对。只是,他们到底知道什么了?

  终究还是李儒和程昱两个智者反应更快。

  程昱:“商人逐利……甄家的背后是赵云和叶成。”

  李儒:“赵云掌握着海运,而叶成最近刚刚出征倭奴。”

  程昱:“开展生意需要成本,相比于粮食买卖,甄家在倭奴难道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李儒:“海岛小国,土地本就不足,甄家看重的利益绝不是土地。”

  程昱:“倭奴穷困,要开展生意必是需要悠长时间,如此甄家便不可能放弃眼前的利益。”

  李儒:“巨大,又能马上获得的利益,金银,还是盐?”

  “金银。”

  美美地又喝光了一樽酒,郭嘉接上了两人的推理。

  “为什么是金银?”

  “因为糜家卖盐。”

  徐州占据东海之滨,当然会有盐场,而糜家乃是徐州首富,又怎么会放过这利润丰厚的生意?而对叶成来说,有一个助力帮他掌管水路上的财富已是足够,另一个助力,他需要的是更广的财路。

  金银矿产,陆路上最重的财富。

  “不过倭奴四邻为海,盛产海盐并不奇怪。”李儒对郭嘉的推论到底还是有些怀疑。

  “如此一来,甄家要把海盐千里迢迢从倭奴运回,难道不会成本太高?”

  汉代并没有真空密封技术,海上湿气太重,航运时间短倒也没什么,可是从倭奴到汉朝,就是最短的航线,也要走上三五个月。如此长的航运时间,很有可能会让盐在运输过程当中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与其山长水远地在倭奴开发盐场,再运回大陆,对甄家来说,还是金银来得更有吸引力一些。

  如此简单的算账,被庞统这么一带着嘲讽语气地提醒,李儒的脸皮稍稍有些涨红,不过很快是又恢复了原样,看向庞统的眼神里那认同感是强烈了许多。见微知著,从这么一点小事上,李儒察觉出庞统思虑之周密似乎还犹胜自己一筹。

  不简单,虽然早知这庞统能被郭奉孝因为心腹……还是知己?必定不是一个简单人物,想不到……不简单啊。

  手下几大谋士先后说出了自己见解,可是其间那推理的思绪曹操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郭嘉在背后的提醒,提醒他,他那处巨大的盐场终于找到适当的合伙人了。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6889/263556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