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剑修江湖 > 第一百三十五章:中原儿郎,尽赴边疆

第一百三十五章:中原儿郎,尽赴边疆


  徐铁匠,自打十二岁那年,他父亲离家未归之后,他便抄起了父亲留下来的打铁锤,一锤一锤,已经打过了十五年的光阴了。

  也是在他这一锤一锤的打磨之下,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把年幼的妹子给养大了,前两年,还风风光光把自家妹子嫁到了隔壁镇上一个不错的人家里。当然,也是在他打铁的日子里,娶到了镇上一个清秀闺女。

  打了十五年铁了,现在,十里八乡都知道这位有两斤力气,会点武功把式的铁匠了,但是呢,也在打铁的光阴里,慢慢磨去了自己的名字,别人皆是称呼他徐铁匠。

  他也不在乎,大家都是一起穿着开裆裤长大的乡亲,名字嘛,只是一个代号,叫自己徐铁匠,总比叫自己真名来,亲切得多。

  打了这么多年铁,徐铁匠也慢慢习惯了无风无浪的小日子了,中午有自家婆娘送饭到铁铺里,晚上回去,还能教一大一小两个儿子点庄稼把式,锻炼身体也罢,防卫自身也好。

  可是呢,自打七月初一过后,朝廷开设武举一制,很多一起长大的男儿郎,且不论会不会点把式,只要有两斤力气的,都风风火火跑去郡县里参加县试。

  武举制度,在程序上,和科举制度大同小异,更为最低一级的县试,然后是府试,最后选拔出一些不错的苗子,州府出钱,送到京师去参加大会试。

  一个月下来,小镇上本来人就不多,八九成的男子都跑去参加过县试,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老子读书没读出黄金屋、颜如玉,说不定打架还能打出两分功名来!

  结果呢,绝大多数男儿郎都是意气飞扬去比试,鼻青脸肿回到了小镇上。

  徐铁匠,则是小镇上公认的力气最大,把式最好的人,然而,徐铁匠或许是打铁十几年,把脾气志气骨气什么的,都给打磨没了,愣是没和其他人一样去参加武举考试。

  依旧打铁,依旧和妻子老老实实过日子,逗弄逗弄俩儿子。

  但是呢,小镇里的人,农闲下来都无所事事,就喜欢坐在门槛上,东加长西家短,反正最后总是能说道徐家这个只会打铁,都不愿出去挣挣功名的窝囊废。

  看看吧,同样是打铁的,隔壁村那个岁数比徐铁匠还大十来岁,把式力气还比不过徐铁匠的老屠夫,还不是打架打过了县试,风风光光去了州府参加府试,整个小村里都热闹了好几天。

  唉……每每说起此事,那些看着徐铁匠长大的老人,只能叹一句,这小子没了骨气哟。

  徐铁匠倒是无所谓,早上按时离家,来到铁铺子里,生火焚铁,操着那柄从自己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大铁锤,光着膀子,老老实实开始一天的忙活。

  这一日,徐铁匠依旧在铁铺子里打造农用铁具,一锤一锤砸下,虬结的肌肉,充满了爆发性的力量,谁知,此时正应该在私塾里读书的小儿子跑了回来,鼻青脸肿,又哭又闹。

  “小虎,咋啦,又和小朋友打架了?”徐铁匠放下手头的活儿,把小儿子放在自己腿上坐着,脸上满是和气的笑。

  在他看来,大家都是一辈子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没啥过不去的坎儿,况且还是不懂事的小孩子,打打闹闹,多正常嘛!

  小虎子哧溜一下从自己父亲的腿上滑了下来,苦兮兮道:“爹,你为啥不去参加武举,为啥不愿去参军呀?”

  徐铁匠温和笑着,抚摸小儿子的脑袋,眸光看着中午媳妇送来的那壶尚未喝完的米酒,道:“爹要是走了,你和哥哥怎么办?你娘又怎么办?”

  小孩子哪考虑过这些道理,摸着脑袋想了想,又说道:“爹,但是隔壁的王石头他爹都考上了武举,听说还要去边关杀敌寇呢。你说说,以前我听娘说,王石头他爹还打不过你。他都去了,为何你不去?”

  “边关呀……”徐铁匠颇为沉湎,粗糙的大手摸着儿子的脑袋,喃喃道:“边关太远了,爹要是去了,不说回不回得来,就算能回来,说不定,那时你小子都娶了媳妇了。”

  “等到那个时候,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打不动铁了,下地干不了活了,还不是最后要跟着你吃吃喝喝。想想都憋屈呀。”

  “我养你就是!”小虎子插着腰,老气横秋说道。

  徐铁匠笑了笑,没有言语。

  这一幕,似曾相识。

  那时候,自己还是十二岁的小孩子,父亲要去边关杀敌报国,然后呢,就真的报了国,尸骨都没魂归故里。听那些活着从战场退回来的老人说,沙场战死的男儿,要么是被集体焚烧了,要么丢到乱葬岗,草草掩埋。

  怎生悲哀,怎生凄凉,又怎生可恨呀!

  每一个男儿郎的背后,不仅仅只是背着的战刀,还有家里的妻儿父母。

  如果,家人眼中无比金贵的男儿郎战死沙场,白骨露于野,家中的至亲,能不悲痛欲绝吗?

  至少,当年徐铁匠也经历过这种痛苦的。

  所以呢,他宁可受点旁人的指指点点,也不愿让妻子守寡,孩子没了爹。

  君可见,沙场外,多少门户皆缟素呀!

  小孩子生气来得快,也取得快,当傍晚看到母亲挽着菜篮子来到铁铺的时候,小虎子就拽着自家父亲的手臂,死活不让他接着打铁了。

  夕阳余晖中,一家三口,大手拉小手,安静安然地回到家中。

  日子就这般似水流过,许铁匠依旧打着铁,依旧听着镇上乡亲对自己多多少少的议论,哪怕,如今来铺子里买铁器的顾客少了,许铁匠还是淡然。

  午后,许铁匠刚吃过媳妇送来的饭菜,生意清淡,就坐在铺子门口,慢慢喝着媳妇酿的米酒。

  “爹,先生不让我读书了。”背着母亲缝制的书袋,小虎子边哭边走,看到自己爹了,更是放声大哭。

  许铁匠蓦然皱起了眉头,问道:“每个月我们都按时交过学费的呀,为何先生不让你读书了?”

  小虎子从书袋中取出一个钱袋,说道:“先生把所有的学费都退给我了,不让我读书了。”哭得更是伤心了。

  路过的男女老幼皆是纷纷转首注目,看到是徐家父子,也就摇了摇头,叹口气,兀自走开。

  “来,好好说说,怎么了?”徐铁匠擦去孩子脸上的泪水,颇为忧心。

  在小老百姓眼里,自家的孩子,就是自己最大的出息。当然呢,孩子能在私塾里得到先生夸赞,以后能通过科举考试,考个一官半职,就成了每一位父母最大的心愿了。

  而此时,先生不让孩子读书了,无疑是断了孩子的未来。难道,让孩子以后子承父业,打铁种庄稼,就这样一辈子了?

  徐铁匠想想都是满心的不愿意!

  “先生说,我有这么好的体格,读书本来就读不好,还不如跟着爹你学学把式。就算你不去考武举,以后我去考武举,也能光宗耀祖,何必苦苦在科举考试上吊死呢?”

  “先生还说,爹你不去考武举,我们小镇也就撑不起门面了,被隔壁的村镇笑话了不少,说我们这里只是女人漂亮,男人都是孬种,没卵用。等以后隔壁村考出的武举人多了,我们镇上的女人,还不是通通要嫁到隔壁镇去。”

  “爹,你知道嘛,连对门的小莲都笑话我们,说爹你只知道打铁打铁,一辈子都混不出什么堂来。就算以后我长大了,小莲也不愿意嫁给我,说跟着我,以后也是打铁,成天浑身都是臭臭的。”

  本来还在思虑孩子前两句话的徐铁匠,听闻小儿子最后一句话,当场就逗乐了,感情这小子最终不是在考虑自己老爹,而是在为自己以后的终生幸福担忧呀。

  徐铁匠笑着,习惯性摸着小儿子的脑袋,说道:“小虎,你先回家去,我去找先生评评理。”

  小虎子探着脑袋,怯生生问道:“老爹,先生说了你的坏话,你该不是去揍他吧。他那小身板,可禁不起你揍的。”

  徐铁匠被逗乐了,哈哈大笑,一边收拾铁铺里的活计,一边说道:“你们读书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君子动口不动手。”

  铁铺里的两父子异口同声,继而相视大笑。

  直到傍晚时分,徐铁匠才满身酒气的回到家中,妻子问起来,只说是和先生好好喝了一顿,就蒙头睡去。

  次日清晨,在小镇上颇有名声的教书先生牵着一匹老马,欢欢喜喜站在徐铁匠家门口,旁人问起来,只说是我们小镇的大英雄要去去边关投伍了!

  一传十,十传百,不大的小镇,所有人都知道了身手不错的徐铁匠要去考武举,要去参加边伍,保家卫国。

  关门闭户,徐铁匠安心吃过妻子做好的早餐,给两个儿子准备好上私塾要用的书籍纸笔,牵着妻子孩子的手,出了家门。

  无数的人都聚集在街道两旁,水泄不通。

  徐铁匠昨晚已经和妻子交代过,自己要奔赴边疆,让她好好在家中带两个孩子。

  徐妻泪眼婆娑,两个孩子满是自豪看着自家老爹翻身上马。

  “我徐家三代,保家卫国。我爷爷徐龙头,参加过南北大战,死在北蒙草原之上!我爹徐三通,十五年前远赴西北边关,死在鬼哭关上!今天,我徐卫国,离开家乡,奔赴西北边疆,也要好好杀一场,让西厥蛮子知道,老子中原汉子也是有血性的!老子们杀起人来,不比他们蛮子弱到哪里去!”

  一个杵着拐杖的老人颤巍巍奔了过来,摔倒在地上,顾不得额头流血,双手递上一柄藏鞘宝刀。

  “徐小子,这是你爷爷当年杀北蒙蛮子所用的战刀!你带去杀杀西厥蛮子,让你爷爷也尝尝西厥蛮子的血到底是什么味道!”

  徐卫国接过战刀,一手抗刀,一手勒缰,策马而行。

  小镇数千人夹道相送,更有甚者奔跑送行!

  抗刀策马的徐卫国慨然离去,大声道——

  丈夫许国,何必相送?!

  中原儿郎,尽赴边疆!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9576/291193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