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家材万贯 > 第38章 小哥俩来面试

第38章 小哥俩来面试


  过了年,金钰让小枣吧自己零散的几样首饰摆在紫檀匣子里,一个人坐在案子前看了又看,实在是喜欢。

  正月十五一过,这年也就算过完了,金寿纯负手站在铺子门前,见外面飘飘散散的落下雪粒子,街上的人都裹着棉袍子,带着毡帽。这样的天气最冷,他将手拢到脸上哈了口气。

  金禄纯穿着老褐色的缎面羊皮马甲从雕花屏风后面绕出来,说:“眼瞅着就进二月了,该叫人去碾子沟办料了,可这银子……”

  金铮的事一下子使了四千两银子,这一项亏空都是从柜上支的,如今眼看就要开春,备木料的银子却没有着落,金寿纯一愁不展。

  “年前咱在钟亦鸣那办的木料还能支撑几个月,我想着去抬点银子回来。”金寿纯皱着眉头说。

  话音没落,却见两匹枣红大马由远而近到了铺子门前,金镇金铮两个翻身下马,见了金寿纯和金禄纯先行了礼,金镇摘了帽子,一边掸雪一面是说:“今儿真冷,可冻坏了。”

  “你们两个从哪来?”金寿纯现在看见金铮就烦,想想因为他,连开春买料的银子都没有,他真想再揍金铮一顿。

  金镇听二伯这样问,慌忙看了金铮一眼,抢话说:“从家来。”

  金禄纯在一边看他神色慌张,便虎着脸问:“究竟从哪来?”

  金镇用眼睛斜了一眼金铮,一口咬定:“就去从家来的!”然后端正了脸色,努力摆出一副“我不紧张”的神情来。

  “你们两个来这干什么?”金寿纯没好气的问

  “年也过完了,我们这不是想着,左右在家无事,不如到作坊上去帮忙。”金镇笑着接话。

  “你们两个来帮忙?别来添乱子了。”金禄纯坐在一边的官帽椅上,摆手说。

  “我们闲在家里,您就不怕我们给家里添乱?”金铮嬉笑着说

  这话倒提醒了金寿纯,自大金铮被放了回来,二奶奶就不止一次的和金寿纯说,金铮跟着陈举人进学毫无长进,不如趁早给他和金镇找个正经事,一来捆住身子,二来最过几年要选亲,也好有个差事好说出口。

  金寿纯沉吟片刻便道:“既说你们两个有思进之心,就给你们安排个活计,也算有个正经事做。”“

  他们两个?”金禄纯有点跟不上金寿纯的脑回路,让这两个不安分因素安排进作坊,这不是挑战自己的管理能力吗?他睁大眼睛看着金寿纯。

  “按理说,他们这般年纪早该帮衬着家里忙生意,镇哥儿还好些,年前也随着大哥你料理过作坊,你瞧瞧这个金铮,活脱脱一个纨绔竖子!”一提起金铮,金寿纯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就纳闷了,自己怎么说也算是子承父业,干些正经生意,可这个儿子……简直就是一副地痞混混的做事风格。除了惹是生非就没干过别的。

  金铮早已经习惯被骂,似乎金寿纯的骂声对他没有丝毫影响,脸不改色的说:“我想去作坊上学学,木料的学问还真不少。”

  金寿纯前几天也听说金铮“发疯”事件,没想到这小子还真不是心血来潮,三分钟新鲜,事情过了这些天,他还对木材的事感兴趣,出乎意料之外了。

  金镇见金寿纯和金禄纯面露惊喜,便趁热打铁:“前些日子我随爹在铺子里打理,也学了不少东西,我掂量着也该到了办木料的时候了,不如今年我跑一趟,全当替爹和二伯跑腿了。”

  金寿纯和金禄纯相视对望,忽然觉得外面的天都蓝了,雪也变的晶莹了……老哥俩心里,真的像那个烂俗的比喻那样——好似燃起了两团火呀!

  小哥俩突如其来的转变,让老哥俩觉得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虽然家里没有银子运转,但只要金镇和金铮能学好,银子神马的……都不是事儿……是事就一会儿……

  金镇高兴,积极的投入到新工作当中去,用有限到银子雇车,雇马,没用三天已经准备完毕。

  大早上,小枣兴冲冲跑到屋子里,一面给金钰拾掇进学的笔墨一面说:“姐儿可知道,今年咱家谁去办木料?”

  金钰困意犹在,掩面打了个哈欠:“反正不是你,也不是我。”年前因为金铮袭警一事而被迫执家的金钰同学,现在只想休息休息大脑,把陈先生教的书念好,把娘交待的针线女红练好,至于家里和作坊上的事,爱谁管谁管吧。

  放着舒心的日子不过,操那份闲心,金钰表示自己还没吃饱了撑到没处消化食到程度。

  小枣白了金钰一眼,将小竹筐到盖子盖好说:“自然不是二姑娘,更不能是我,可姑娘您定想不到,这回二爷让大少爷去办木料呢!”

  “我大哥?”金钰一改刚才那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神色,瞪圆了两只眼睛,张大了嘴,问小枣。

  小枣见表金钰情如此夸张,很想往她张大的嘴里塞一只苹果:“就是大少爷去办木料,刚才我听周老宝说,车已经雇好了,再有两日便要上路了呢。”

  与金禄纯和金寿纯两个老哥俩不同的,金钰狐疑望天:金镇主动清明去办木料,这事有蹊跷啊!

  小枣看见金钰左边边脸一抽一抽的,抬手在她脸前晃了晃:“姐儿想什么呢”

  金钰苦思良久回过神,露出一张无比闲淡的表情,舔了舔嘴唇说:“大哥办木料是好事!”虽然自己年前让他买东西,他赚了不少银子,但这次买他木料是赚不到的。

  金家开作坊不是一年两年,买木料也不是一次两次。买多少木料用多少银子金寿纯心里自然有数。想在买木料着事上赚银子,金镇的智商还不至于这么低。

  想通了的金钰自然也就不担心了,再说现在家里是个什么情况金镇不会不知道。现在的金家谈不上捉襟见肘,但也是难以支撑,谁要是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往自己兜子里捞银子,那就等着金石开的家法吧。

  想到这里提金钰让小枣提着小筐,放心的去找陈举人听课了。

  陈举人虽是金家请来的先生,但却和大户人家的西席不同。大户人家请来的家庭老师是专职的,也就是说人家大户人家的家教老师只教自己家那么几个孩子。再大一点的家族,亲戚比较多,七大姑八大姨,老婶家的小舅子的儿子,舅妈家的三姨夫的重孙子神马的,各个都想依靠着豪门亲戚,占点便宜,平头老板姓请不起老师,就都到豪门亲戚家去蹭个学籍名额,所以这样的豪门就要自己办个私立学校,这样的老师更牛一些。以上两种老师都是要住在学生家的,家长不仅仅要负责给人家开工资,还得给人家提供环境良好的宿舍和营养均衡的伙食饭。陈举人在金家完全不一样,金家不用给他预备住的地方,也不管饭,陈举人上课的时候就来,上完课就走,和补课差不多。

  因为金镇和金铮两个人已经开始参加工作,所以他们两个算是肄业……呃……实在只能说是肄业。

  金铉呢,那是金家的高材生,人家现在是童生,学的知识和金钰这样的女流能一样吗?陈举人说:“因材施教,故而金钰不可与金铉一同进学。”

  这样一来,陈举人就得给金钰开小灶,单独授课了。


  (https://www.bxwxbar.com/book/59106/5734032.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