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家材万贯 > 第 46 章

第 46 章


  城南巷子口上,有家老酒肆,门脸不大,老绿色的木头门扇子正紧紧的关着。里面挂着粗布的棉帘子,屋里只稀稀落落摆着四五张方桌,收拾得倒十分干净利索。店小儿身上那一身鸦青色棉袄已经洗的泛了白,短棉袄的袖子挽了起来,露出雪白的里衬子,此时店里只有一对客官正在饮酒闲聊。小二见客官没有叫他,便蹲在柜台边上,抱着个灌满热水的铜葫芦打盹。

  正迷迷糊糊,却听门声一响,有冷风顺着棉帘子吹了进来,小二打了个激灵,忙将铜葫芦撂在一旁,迎到门前。只见一人穿了狐裘领子的玄青马甲挑帘子进了屋。

  小二一笑忙向里让道:“客官里面请。”一面说着,一面将靠北面的方桌擦了擦,“您坐这儿,碍着火墙子暖和。”

  进来的青年也不说话,直向那桌子走去,连身后坐着的两个人也不看一样,闷声坐下。小二是极会看人脸色的,见这青年面露忧色,也就不多说话,只问:“客官用点什么?”

  那青年垂头道:“给爷来几个像样的小菜,一壶好酒,要烫过的。”

  小二应声下去,不一时便端了酒菜上来,一一摆在桌上,有转身将柜上放着的铜筒子拿来,灌了滚滚的开水预备烫酒,这才退了下去。

  身后那桌上的两人显有些不自在,低了头,都不说话了。

  小二见那青年独自一人闷闷吃菜喝酒,自己又回到柜台边上,抱着铜葫芦坐着。刚坐下却听门声又响,小二心道:这大冷天儿,人竟是不少哩?

  有起身相迎,见这次进来的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披着羊皮外场,腰里扎着条石青色的缎带,一进门便嚷道:“他妈的冻死我了,都啥时候了还这么冷,快给爷爷烫壶酒来。”说着也不用小二往里让,自己就拣了张靠门的桌子坐下。

  小二点头应着,刚要转身去烫酒,那人忽站起身来,扬手叫到:“那不是我金家大兄弟?”小二顺这人手指方向看去,见刚才那穿着狐裘马甲的青年转过身来。似是两人熟识,招呼道:“于老嘎达,你怎么也跑这儿来了?”

  “这大冷天儿,我喝口热乎酒,我说金大少爷怎么也到这样的小酒馆来?”说着于老嘎达已经凑到金镇的桌前,自己也不客气,回身取了双筷子就吃了起来。

  金镇自有心事,想这于老嘎达与自己十分熟悉,便也不瞒他,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没想于老嘎达将嘴上的油渍一抹说:“这你愁啥,你就把我往你二伯面前一领,全说那买木料的是我家亲戚,你二伯没有不信的。”

  金镇犹豫半晌,方点了头:“也只好如此,那你就和我走一趟吧?”

  “你等会,我这吃两口再走。”于老疙瘩忙往自己嘴里塞了两块肉

  “等事儿办完了,我请你吃顿好的,快走吧。”金镇不由分说拽着于老疙瘩就往外走。

  两人出了酒肆,旁边那桌上的一堆客官相互看了一眼,年长一些的说:“你瞧见没有?金家这不是气数已尽了吗?”

  年少一些的轻轻摇头,给对面的人斟满了酒:“咱不说他们,黄师傅,你我认识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既是这样你就到我家作坊上来,至于工钱,我们家少爷说了,只要您开口,多少他都同意。”

  被称作黄师傅的中年男人面上有些为难,抿了一口酒说:“李管家你们何家来岳城没几年,很多事儿你们家不知道,我十七就跟着师傅在金家作坊上干活儿,少说也有二十年了,这回若不是家里出了这事儿急等着银子用,我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李季一笑:“黄师傅你说的什么话儿,我出门的时候我家少爷特意嘱咐我,说您来不来我们家做工都不要紧,银子借给您是冲着您的手艺和人品,您就是不来我们家这银子我们家少爷也不会要回来,我们家公子已经叫人去北安城里请袁先生了,人都说这袁先生是咱关外有名的妙手回春赛华佗的名医,估摸着这几日就到了,只要人一到就送到您家去,给您家闺女瞧瞧病,您就放心,一准儿没事儿。”

  黄师傅抬头看了看李季,见这年轻人脸上满是诚恳的笑,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将头一低,不言语了。

  “我虽来岳城年头不长,可也知道金家的为人是好的,大爷二爷的人品没得说,若是不年下出了那么一档子事儿,黄师傅想他们借银子他们也不会不借,您要是觉着为难,就算了,等您什么时候想来,我们何家作坊可随时候着。”李季说

  黄师傅沉吟半晌,猛的抬头,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我想好了,明儿我就去找金掌柜的说,金家现在也没有多少活计,我今年就到你们家去。”

  “哎呦!”李季乐的站了起来,又觉得站起来不妥,复而又坐下,高兴的有些不知所措:“咱可定准了!我这就回去回我家少爷。”说着便又站起来,从怀里取了一锭银子双手递给黄师傅,说,“这是我们家的一点小意思,您先收着,以后的工钱咱们另算。”

  黄师傅忙站起身来,连声推辞道:“不行,不行,活没干呢,哪能收你们家的银子。”

  “这怕什么,您先拿着,只当是先给您的工钱,回去也好给闺女买写吃的用的,病也好的快些,以后咱再算账。”李季不等黄师傅开口,已经将那一大块银子塞进他的怀里,自嘲道:“这么块东西,揣我这儿还怪沉的。”

  黄师傅只好收了,拱手拜谢。

  “谢什么,既是到咱家干活,就是一家人,往后您有什么事儿就只管开口。”李季笑成了一朵花儿,说话间付了酒菜钱,和黄师傅一起出了酒肆的大门。

  过了大寒便不愁立春,眼见着金镇的婚期将至,二奶奶从过了年关就开始忙活开。刷房子,定锣鼓班子,找帮厨,定轿子,直忙得晕头转向,到了立春那日才将大小事情都定妥了。金钰这回倒是什么事都不管,一心想陈先生走了也有好些日子,这师生情分还是有的,偶然想起还真有些思念,所以只专心在屋里抄书,想着等江水解冻能跑船的时候,就拖人将剩下的半册《三国志》给先生送去。

  立春之后的天气依旧不暖和,只是风更硬了。入夜时分将门窗掩好,仍能听见那风从窗前挂过的呼呼声。这个时候中午的阳光足了,金钰便支开窗子,让久违的阳光照进来,顺窗望出去,能看见院外的树木的枝条,依旧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绿色。

  金钰就裹上棉袍子坐在案子前面,双手□□袖管里想,北方的风是不同与南方的风的。前一世自己生在南方,那里的风多是和煦的,温婉的,带着丝丝温润的潮湿的气息。而北方的风总是直来直往,要么纹丝不动,要么就卷着天上的残云,挂动山间的树林,粗狂而豪放。

  田里的冻土也开始解冻了,金镇这些天心情极好。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一点不假。准新郎金镇这几天总是乐呵呵的。金家的最高领导人金石开同志发话,金家长孙的婚事要办的热闹些!

  虽已是入不敷出,可婚事还是要操办,而且要大办。二奶奶的心思,她是想告慰亡嫂的在天之灵。他这个当婶娘这些年也不容易,如今金镇成亲在际,她总算能松口气。

  金禄纯这几天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坐在屋子里,金钰几次经过都看见金禄纯好像眼睛里有些湿润润的。她悄悄回了房对小枣说:“我见了大伯好像哭哩。”

  “姐儿不是看错了?眼见着大少爷要拜堂成亲了,大爷咋还哭?”

  “这你就不知道了……”金钰重重叹了口气,她突然有点想家,想那个遥远的,不在同一个时空的家。

  不管大家是什么心情,婚还是要结的。新娘子还是要娶回来的。金钰很好信的跑去打听金家新成员的情况,得到的回答都是正面消息。金镇媳妇姓孙,比金镇小三岁,家里也是个小户的买卖人家。从岳城再往北去有个晚春镇,孙家就在晚春镇里开了一间不大的豆腐坊。金石开的意思是低娶低嫁,自家孩子才不会受屈。金家本也不看重家室,只要女儿家品行端正就行了。想当年两个儿子娶亲的时候也没挑什么家室,二奶奶的娘家只是个山场子里佃户。

  终是盼到吉日,金镇自装了新,骑马迎回了花轿子。一时大轿从大门进来,早预备好的细乐迎了出去,自有傧相请了新人出轿。从娘家跟来的喜娘披着红,扶着新媳妇,跨了火盆子。二奶奶特意换了一身新衣裳,满脸是笑。

  一切皆按旧时规矩,依旧在院子里支了棚子做外厨,后院子里厨娘们忙的不可开交,金钰这回倒老实,不到前面去偷嘴了。二奶奶偷闲嘱咐了一遭:“已是大姑娘了,可别再给我惹是非。”

  金钰点着头,却有婆子一脸喜气跑进来,递给二奶奶一包东西说:“周家公子来了,从前面传进个包裹来,说是给二姑娘的呢,这不让我先送到奶奶面前来。”

  二奶奶接过包裹,看了一眼金钰,才将包裹打开,里面原是一块银红色的软段子。金钰干笑了两声,觉得很不好意思。这年头不让私相传授。金钰隐隐觉得,自己似乎又成了八卦新闻的女主角。

  大家在挣看新媳妇的同时,又多了一个看点。新娘子那是句号,而金钰……是冒号!她的好戏还在后面呢。

  买噶德!

  金钰真的不想在人家大喜的日子里抢镜——周盈池同学,你送纪念品能不能选个时候?在人家婚礼上你这样大模大样的送礼物,是神马意思!?


  (https://www.bxwxbar.com/book/59106/573404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