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文娱行者 > 第四十七章 义学端倪

第四十七章 义学端倪


  “终于上不了头条了哦。”张倩依打趣道。

  张斯将文章递给属下,令他拿去排版,转头笑道:“这不值得高兴么?”,接过她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说道:“你怎么这么清闲,竟然有时间给我斟茶倒水……”

  张倩依坐下身,说道:“你不上头条,证明你不再红了,作为本报的中流砥柱,很危险的哦……”,抖开报纸,“风头都被这个杀人犯抢了,还是挺厉害的嘛,连环做案,专杀高官巨富,至今未被抓获……”

  “拿我跟杀人犯比,真令我感激涕零。”张斯撇了撇嘴,说道。

  近来一段时间,张斯终于从风头浪尖解脱了,没有劲爆的新闻,老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读者看了也没什么兴趣。尤其提什么花费大小的问题,真是莫名其妙,就连争论都难于集中到一个点上。

  大家各打各的,很难形成聚合力,很快被其它新闻淹没了。

  “对了,我是不是该把钱交出来,给你媳妇保管呀?”张倩依说道。

  张斯呵呵一笑,问道:“怎么忽然提起这个?”

  张倩依耸耸肩,说道:“你都快成家了,这些本就该给她的。”

  摇摇头,张斯说道:“她能力有限,这么多的财务,根本处理不过来。再说了,我的钱向来收的快,花的快,要是到她手里,她不给我了怎么办?”

  这句话把小姐姐逗的咯咯直笑,说道:“小心眼的家伙,连自己媳妇也不相信。”

  冯轩轩在风潮消失后,在新房住了一段时间,便回家了。她有孕在身,张斯又不懂怎么照顾,生活颇为不便。没办法,只好劳烦岳母大人了。相互间有人陪着,两个女人也不会嫌生活寂寞。

  他也时常住在冯轩轩家,初时见了岳母,还感觉挺尴尬,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岳母本有些怨他,不声不响令自己女儿怀了孕,还给她惹来那么多非议……但与他相处,却又找不出可以指责的地方。

  孤寂多年,得了个女婿,她的心意也就渐渐转变了。对于他也是关怀备至,嘘寒问暖,仿佛单云清一般,真是当作了自己的儿子。只有一个习惯不好,她随别人喊多了,见了张斯,总说‘张先生’,被冯轩轩责备了好几次,也未能改过来。

  “阿斯,你媳妇几时回家?”张倩依问道。

  张斯疑惑,说道:“她已经在家中住了好久,你忘了?”

  张倩依白了他一眼,说道:“笨蛋,说的是我们家。她一个怀孕的女人,老在娘家待着是什么意思?”

  张斯闻言,皱眉问道:“老妈让你来问的?”

  “你说呢?”张倩依吐了下舌头,说道:“你最好注意点,她来不来,我自然不在乎,可老妈在乎。她来的话,自然有老妈照顾,这样拖拖拉拉不愿来,老妈怎么想?”

  张斯笑着说道:“听起来,好像很严重的样子……”

  “笑吧,笑吧,现在笑了,以后就没得笑了,”张倩依耸耸肩,说道:“老妈原本就不赞成你娶她,对她的观感可以说很差。婆媳关系很难搞的,现在不好好表现,以后能有好日子过?提前说一句,你媳妇过门之后,要真受欺负……我只会帮自己老娘的,其它的,对不起,无能为力。”

  张斯摸着鼻子,沉吟道:“老妈那么温柔,才不是这样的人……”

  张倩依撇了撇嘴,不屑地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不提这些,我想问问你,学校的进展……”

  “偏不告诉你,有本事自己打理呀。小阿斯我跟你说,别指使我干这个,干那个的,我是你老板,不是你的手下!”

  “你是我亲姐……”

  “呸,我宁愿不是!你亲妈都没我这么疼你,贪心不足……”

  “……”

  过了一段琐碎,而又不被人惦记的日子,张斯能感到莫名的轻松。尽管几位女朋友与他的关系,极度危险,他却没心思在乎的。

  人年纪大了,脸皮也会自动厚些,这样一来,反倒能过的舒坦些。

  偏偏不去搭理情感上的纠葛,发现人生真的好干净,绝不像以往那样的混乱。

  而这一清净的状态,终于再次被打破了。网络上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名为《我知道张斯的钱花哪去了!》,是接着前段时间议论的风潮,继续深入的内容。

  “作为华夏首富作家,张斯的收入历次递增,身家之厚,令人咋舌。

  而在议论的文章中,他花钱反倒不如以前大方了,对许多收入斤斤计较,与他素来的为人颇不符合。许多人作了猜测,尽是扯淡的玩意,没有一丝一毫靠谱。何以如此说呢,因为,我知道他的钱花哪去了!

  此次进山旅游,在山腰闻见铃铛声清脆悦耳,不知是何物,便循声走去。透过枝桠稀疏处,看到了山脚的情景。白墙红瓦,数行房屋,依次排列,围墙依山势行走,将房屋圈在一起。内中人头耸动,不在少数。

  费了许多气力,才走到那处。

  原来是一所小学,墙上镌有四个大字‘秋枫书院’,边上则是一行小字‘华夏第一百零二所希望小学’。

  去年曾来攀过此山,并未见过这所小学,而本地贫穷,确实也盖不起小学。若要念书,还需乘车至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至于学费,大部分山民是交不起的,所以真正上学的孩子,少之又少。

  凭空多了一所小学,实在令人奇怪。

  此时,一位面色黝黑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从路外走近,向校园中行去。我们拦了下来,询问状况。他说话不很流利,明显不是此地口音:‘这是张斯捐建的希望小学,今年方才落成,刚刚开始运行’。

  ‘张斯?’我不禁疑惑。

  他明显没什么空闲,道了声抱歉,说道:‘我尚有许多事要处理,等得了空,再向几位解释吧。’

  此时,校中一位领导走出,大概是校长,见了年轻人问道:‘王先生,东西到了?’

  年轻点点头,说道:‘山路太窄,车辆进不来,东西正卡在半途。我们的人数太少,又没什么工具,一时之间运不过来。’

  校长闻言,说道:‘那你在校中歇歇,我去处理。’

  年轻人摇头说道:‘不用了,我的意思是,校长帮忙找些山民,带上工具,也好好早早抬过来。大不了,多给些工钱就是……’

  校长一摆手,说道:‘要啥工钱,本就是给他们造福,若谁还敢提钱的事,那真寒了张先生的心……行,我这就去找人,这么重要的东西,我要亲自抬上来才是。’

  我们几人听得云里雾里,又十分好奇,便死皮赖脸地跟着他们,想瞧个究竟。路上听年轻人谈起,他名为王闯,是桃源中学的学生,也是张斯的好友。

  张斯将手头的积蓄花尽,要在华夏兴办义学,他感觉这种事挺有意义,便申请休学,向好友讨了份差事,来负责一些琐碎事务。

  ‘那,一共办了多少所?’我问了一声。

  ‘目前只有一百多所,他的财力不继,暂时只能办这些了’他抹了把汗水,说道:‘等情况好转些,应该会继续办下去。’

  到了现场,发现一辆车停在路边,车上则是两块极大的石碑。碑文密密麻麻,许多繁体字,我们认不全。他们忙着抬走,又没时间给我解释,只得照了两张照片,待回来后慢慢研究。

  一百多所小学,都建在穷乡僻壤,花费之大,并不难想象。

  我记起前些日子的讨论,感觉非常可笑。说什么穷人与富人的习惯,说什么草根与上流社会的分别,说什么老婆孩子的压力……都是些无聊的闲话,看到这则文章,你们统统应该汗颜!

  人家将全身家当拿出来的时候,兴办义学,你们却蛋疼地在一旁说风凉话。你们应该好好忏悔,我也应该好好忏悔,忏悔大家与张斯的真正区别在哪。

  从今日起,我便要重拾书本,好好学习。

  并非为了考个高些的学历,或是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炫耀一下自己的博学,更非为了求一份高薪的工作……我想到山里去,凭真本事教上几年书,也过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这篇言辞并不激烈的文章,被转载了无数次。

  没有刻意去攻击什么人,没有提出什么关键性的论点,文章写的也一般,只是勉强可以看懂而已。但许多人都很喜欢,读了又读,因为作者记录性的语言中,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到了此时此刻,张斯的财富有多少已经不重要了。

  他的行为本身,就是极好的新闻内容,本来消停的媒体,蜂拥而至。采访张斯自然不大可能,但想调查一下前因后果还是很简单的。

  于是,“张斯”“秋枫书院”“希望小学”顿时成了火热的关键词,在口耳间相传。媒体工作者,摩拳擦掌,都想抢先一步,将全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网络上已经流传很广,必须抓紧时间,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喝汤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xwxbar.com/book/84755/347344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