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文娱行者 > 第十一章 万历十五

第十一章 万历十五


  “张斯离民众已经越来越远了,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国史大纲》的出现,民间的反响,与学术界相比,简直微乎其微。谁都不该阻挡张斯‘精英化’的路程,这是他自身才华的另一种体现。

  但张斯本人也应该为大众考虑,这些才是对他不离不弃的人。

  时至今日,人们仍津津乐道于他的前两本历史作品。或许没有那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我们没有理由,让张斯拉低自己的水平,去迁就大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写不出热烈奔腾的东西了。

  这是张斯该尽力思考的地方,为大众补偿一部历史作品。既有学术上的价值,又亲切可爱,不至于令人读的头昏脑涨。在两个要求上,取出一个平衡点,雅俗共赏,才能保持作品长久的生命力……”

  这样的言论,随着《国史大纲》的登载,不绝于耳。

  张斯的粉丝,对于他取得学术上的地位,欢欣鼓舞,但对于他的新作,并没有多少人喜欢。与许多专著比起来,《国史大纲》已经比较通俗了,但他的粉丝读来,依然感觉蛋疼,纷纷要求他写点民众“喜闻乐见”的东西。

  张斯北上归来,已有些时日。

  叶肖蕾的到来,给家里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而当单云清听闻她受了那么多的苦楚,心痛的泪水直流,把小姑娘抱在怀里,又亲又吻,怕再失去她。叶肖蕾也逐渐恢复了活泼可爱的天性,嘻嘻哈哈地缠着张斯,陪他出席各种场合。

  同时,她也喜爱陪在冯轩轩的身边。

  似乎与张倩彤有一样的爱好,最爱摸她的肚皮,或是将小耳朵贴在上面,听里面的动静。时常守候着,等待着新生命的到来,目中泛起好奇而亲昵的光芒。

  “爸爸,小弟弟什么时候出来?”她天真地问道。

  张斯摸了摸她的头,边整理文稿,边笑道:“你怎么知道是小弟弟?”

  “反正就是知道呀。”叶肖蕾理所当然地说道。

  张斯摇摇头,笑着说道:“还要等候一段时日……等出生之后,你可要替我好好照顾,知道么?”

  “当然,我最会照顾小孩子了。”叶肖蕾挺着小胸脯,义气昂扬地说道。

  张斯见状,不禁哈哈直乐。看见她这副可爱的模样,他也彻底放下了心,看来前段时间的事,并未在她身上留下阴影。

  南方的事,留给了刘天水解决。张倩依派了几位信得过的好手,前去处理公司的事情,一边也在招募新人,尽快使他们脱离黑帮色彩。至于李芳琼一家,张斯没有管,也没有过问,活着是肯定的,但日子一定过的不大舒适。

  这也没什么好犹豫的,对于那样狠毒的人,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了。

  “你的书写完了?”

  张倩依走了进来,为父女俩端来了茶水与点心。自己却不倒,直接瘫坐在椅子里,指挥着说道:“蕾蕾,上茶。”

  对于她这种欺负小孩子的举动,张斯不屑地撇了撇嘴,说道:“很累?”

  叶肖蕾乖乖地“哦”了一声,托着茶壶,给张斯先斟了一杯,并递到了他的手中。接着才给张倩依斟茶,喊了一声:“大姑姑,我倒好了。”说完,拿着点心,爬到张斯的书桌上,坐下来自顾自地吃起来。

  “小王八蛋,真够偏心的……”张倩依骂了一句,起来自己端茶,回到座椅上,长长舒了口气,说道:“哪里是累,明明是相当累。”

  “和薇薇姐谈的还愉快吧?”张斯问道。

  张倩依抿了口茶,苦笑道:“愉快,确实挺愉快的……占着是你姐的身份,这丫头处处让着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轻松的谈判。”

  “那你还苦笑?”张斯不解。

  “我是被伤到了,”张倩依叹了口气,说道:“当老板有段时间了,自我感觉良好,如今却碰到了真正有天赋的人,被人家比下去了,能不苦笑么?”

  “要是我,肯定不会。”张斯耸耸肩,说道。

  “我要是你,我也不会。”张倩依白了他一眼,不屑地说了一句,接着续道:“新书还要连载么?”

  张斯摇摇头,说道:“不了,这是写给大众看的,但又没那么吸引人,连载的话,基本就无人注意了。”

  “直接出版?”张倩依说道。

  张斯点点头,表示默认。

  “随便你,”张倩依打了个哈欠,并不如何在意,说道:“你写的东西,越来越没意思了,我都看不懂。”

  “你说的‘没意思’,是我的书不如以前赚钱了吧?”张斯说道。

  张倩依吐了下舌头,说道:“换一种说法,是有点这么个意思。”

  “满身铜臭……”张斯笑了一句。

  叶肖蕾插嘴,说道:“爸爸,我写一部我能看懂的吧。”

  “你长大了,自然就看懂了。”张斯捏了捏她的小脸,说道。

  “待在大陆时,未能给叶肖蕾写故事,大概是他最遗憾的事之一了。在被放逐的第五年,张斯流落到了英国,拍电影的间隙,写下了一部动人的小说。那是与他第三个弟子,罗琳女士合著的作品,名为《哈利?波特》,如今已是天下皆知了。

  这部书充满了想象力,在魔法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契合点,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宣扬着各种人类身上可贵的精神。更难得的是,它充满了童趣,作为孩子的读物,再适合不过了。所以甫一出版,人们便争相抢购,使它的销售量,一直居高不下。

  加上改编电影的大卖,‘哈利?波特’的名字,已传遍了全球。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而无论哪一个版本,它的封面上,总有一句话不会变。那是用毛笔写就的,古色古香:送给我的女儿蕾蕾,希望她会喜欢。

  而这句话,是许多外国人,认识的第一句中文,也是他们难于抹去的童年记忆……”

  ————引自《大师的放逐》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两件关于张斯的事,比较重要。

  首先,是关于书籍的。《国史大纲》是在他南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的,一直在连载。出于习惯,他不喜欢解释作品的种种,是非曲直,自交给读者判断。而在回来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准备新书。

  他在报纸上写了篇文章,告知读者。

  “需要对读者解释一下,写作《国史大纲》,并非由于太过‘清闲’。实则是为了《明报月刊》,因为没有重量级的作品,邀稿颇为困难。只好自己试着写一点,以作抛砖引玉。好在反响尚算热烈,尽管有些批评,大家于《人间词话》和《国史大纲》,还是给予了基本的肯定。

  《明报月刊》的工作得以展开,也多赖这两本书。

  我亦听到了一些言论,说张某要‘抛弃大众’,被‘精英’同化。这样的说法,不知依据在哪,不过确实挺新颖。我不太懂‘精英’的意思,若是表示书籍只被少数人喜爱,那大概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自我的主观意愿来讲,自然是希望我的书籍,被所有人喜爱。但这是没有可能的事,我可以在做梦的时候想想,让自己乐一乐。《国史大纲》的题材,有些特殊,有些读者不愿读,也在意料之中。不过它的目的不在此处,倒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听了许多的抱怨,我也确实想尽些力,补偿一下读者。所以近段时间,一直在忙碌这件事,所幸进展迅速,已有了新作。依然是历史的题材,但是为非专业的人士准备的,想来应该好读些。

  里面也有些独特的思考,大家不妨听听,只当是饭后的谈资了。由于连载过于繁琐,又考虑到读者的心切,这本书打算直接出版。尽管做不到《明朝》那样的通俗,终究也是有些乐趣的……”

  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这篇文章便出现在了张斯的面前。

  读者不禁愕然,张斯又有新作了?

  速度也太过吓人了,出道不过两三年的光景,而所著的字数,已达到五六百万。这在网文中,或许可以见到,但张斯作品的水准,明显不在这个级别。尤其《国史大纲》这样的著作,写起来应该是挺费力的。

  加上他还要忙许多其它的事情,抽出的时间越发少了。

  对于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许多读者开玩笑,说应该建议政府表彰一下,颁发一个“劳动模范”之类的奖章。

  言归正传,张斯的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了民众的注意。大家开始留意书架,查看他的名字。而书店并没让他们等太久,一本新鲜出炉的书籍迅速地上架了,奇特的名称,简约而舒适的封面,立即攫住了大家的目光。

  导致的结果是,新书以更迅速的节奏,从书架上消失。

  这股买书的热潮,一直持续了许久,方才逐渐消散。这是一件令其他作家羡慕到眼红的事情,不作任何的广告,不作任何的宣传,更不搞什么稀奇古怪的活动……一切只是张斯在报上登篇文章,告知大家一声。

  接下来便有源源不断的人来买书,甚至不问价格,不问内容。

  所以雪伦曾在文章里开玩笑,说张斯“在读者里是最吃香的,跨越了各种年龄、职业、类型的阶层,能吸引各类人的注意。由于质量一直上佳,读者对于他很放心,甚而已经有些盲目了。若是哪一天,张斯忽然拿着一沓白纸出版了,读者也会毫不犹豫地买回去……”

  说的有些夸张,但充分体现了张斯受欢迎的程度。

  他的作品,时常拿不到榜首,这是事实。在华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求医不如求己》、《育儿宝典》、《职场厚黑学》这样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主流。尽管只是一些零碎的拼凑,或是庸俗而又故作高深的东西,难以成为真正的作品,但它们的销量确实挺大。

  一位名家的书籍,被这些没有真正作者的东西比下去,是常有的事。

  但张斯的号召力毋庸置疑,拿不到榜首,依然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读者买了书籍,匆匆跑回家,翻开来阅读: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

  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

  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这绝对是个奇特的开头,翻回封面,看着《万历十五年》几个大字,读者真是哭笑不得。既然这年如此平淡,你为何还一本正经地书作题目,并写一本专著呢?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xwxbar.com/book/84755/347346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