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人间政道 > 第62章 下乡调查

第62章 下乡调查


  

  第62章下乡调查

  中秋时节,天气已渐渐转凉,到了中午却还是让人闷热的难受。如果老天爷能在这个时候下一场透雨,那就好了,不仅能散散这闷气,最重要的是农民不用再为今年冬小麦的种植发愁了。

  从山底村到大刘庄,皮一桥一路查看着农田的情况,川地还好一些,丘陵地就不那么乐观了,丘陵上的一块块梯田已经干透。皮一桥特意停下来,找了根树枝刨了一下,发现起码有三十公分的土是没有任何水分的。这样的地里毫无疑问是没办法秋播的,勉强种上了,大多数种子恐怕也不会发芽。

  农村就是这样,特别是像山南乡这样的丘陵山地,主要还是靠天吃饭。地不养人了,年轻人只好外出务工,家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孺儿童,社会问题增加了,粮食产量也无法保障,有些家庭甚至全家外出务工,地自然撂了荒。农民不种粮,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到上刘庄地界的时候,正好碰见几个农民在地里干活,皮一桥便上前跟他们攀谈了起来。

  “忙着呢?”皮一桥递上一支烟招呼道。

  “你是……皮乡长吧?”农民接过烟一下子便认出了皮一桥。

  皮一桥便在地垄上坐了下来道:“是,我是皮一桥,山底村的。”

  远近几个干活的农民也都围了过来。皮一桥便再次掏出烟,又散了一圈问道:“你们是上刘庄的吧?”

  那几个农民便笑着点点头,其中一个手里拄着镢头的老农,点了烟道:“皮乡长,我们听说大刘庄今年小麦亩产到了七百多斤,是真的吗?渗灌真的就有那么好?”

  皮一桥便笑笑道:“当然是真的了,要是你们不相信可以去问刘明义嘛。”

  老农却还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道:“不是我不相信你,是不相信这世道,我今年六十八了,还从来见过一亩能产七百多斤麦子的地,我印象最深的是94年的时候,那一年老天开眼,风调雨顺,岭上的小麦亩产也才四百多斤,亩产七百多斤,就是打死我也不相信。”

  旁边一个年龄更大的农民接茬调侃道:“你咋就不相信了,亩产麦子七百多斤算什么,***的时候小麦亩产三千斤,红薯亩产三万斤,大豆亩产两千斤,玉米亩产五千斤,棉花亩产皮面一千斤,你又不是没有经见过。”

  那段历史大家都很清楚,不过浮夸风,话音落地,其他人便哄堂笑了起来。

  不过是农民的玩笑,皮一桥自然不能计较,便从科学的角度给他们讲了以下小麦产量的问题道:“小麦产量并不是某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我查过咱们乡的乡志,解放初期,咱们乡岭地小麦的产量大概是二百斤左右,后来选用良种后,亩产就一下子提高到了三百斤,九四年、九五年的时候,又进行了一次种子改良,亩产提高到了三百五十斤左右。你说的亩产四百多斤大概应该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虽然跟老天爷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并非完全是老天爷的功劳。毛主席不是说过吗,人定胜天。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过上好日子呢。”

  那老农便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笑笑道:“其实现在的日子跟过去比已经强得多了,吃得好,穿的暖,种粮不要钱国家还给发钱,过去哪儿敢想这样的好事。就是……哎……不说了,不说了……”

  那老农说着摆摆手,明显是对皮一桥这位副乡长并不那么是信任,把要说的话藏在了肚子里。其实皮一桥也知道他要说什么。从古至今,老百姓都有一个永恒的情节,那就是能有一个亲民爱民的“青天大老爷”,最憎恨的就是那些贪官污吏。这种情节似乎跟老百姓是否富裕,是否能过上好日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在老百姓眼里,那些贪官污吏就跟地里的害虫一样,非但不劳而获,还要祸害庄稼。

  “请你们放心,党和国家不会让他们长久存在,更不会任其孳生,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会把他们一扫而光,还老百姓一个清明的世界。”皮一桥接过老农的话茬一挥手说道。

  大家却有些不相信,纷纷摇头,年龄更大一些的老农问道:“还能像前多年那样,再来一次全国性的整风运动?”

  皮一桥笑笑道:“现在不叫整风运动了,叫反腐倡廉,不过意思也差不多。我在这里用嘴说也没有用,我建议你们有时间的话,抽空看看最近的报纸,特别是中枢的喉舌刊物,或者看看新闻联播,相信你们肯定能从中找到答案。中枢还是有决心、有信心打赢这场反腐战的。”

  另一个老农情绪多少有些激动了起来,把手里的铁锨狠狠滴扎在地上道:“对,日鬼鬼子都赶走了,四百万国军也赶到海峡对岸了,难道还干不倒他几个腐败分子!”

  皮一桥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站起来道:“你说的没错,日本鬼子都赶出中国去了,几个贪腐分子又算的了什么!”说完跟大家挥手告别,骑了单车往大刘庄而去。

  不多时,眼前便是大刘庄了,因为事先并没有打招呼,皮一桥直接往刘明义家而去。

  进门的时候,刘明义一家人正在吃团圆饭。见皮一桥上门,刘明义显然感到非常意外,急忙站起来,迎了上来,拉了皮一桥的手便要让入座一块吃饭。刘明义的女人也是热情招呼了一阵。皮一桥在家已经吃过了,也不好打扰他们一家人的团员,就说去村里走走。刘明义要跟着,皮一桥也没让去。

  中秋节,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非常重视的,祭祀先人,祭拜天地,庆祝团员的同时,也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全家和顺。村里大多数人都认识皮一桥,走在街上就不时有人邀请去家里吃饭,皮一桥一一回绝,最后在村中的大槐树下落脚,跟大家攀谈了起来。

  农民的思想朴实无华,只要稍微对他们好一些,就能让他们心存感激。大家一开口自然是一堆赞歌,无外乎今年的收成好了,要感谢这位土生土长的年轻副乡长给村里做出的贡献,有些人甚至从家里拿出秋收的花生、豆子让皮一桥回去的时候带上,也是一片心意。女人们总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怀,便要给皮一桥张罗找媳妇,又把四邻八村的大姑娘细数了一遍,说只要皮乡长有看上的,便包在他们身上了。加上农村结了婚的女人便要放肆一些,不免说些荤话,便不时传出一阵阵哈哈笑声。

  闲话一阵,皮一桥便把话题往正题上转移,道:“咱们的粮食产量上来了,可还是不够富裕。我刚刚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好多家住的都是土培房,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们不仅要吃饱饭、穿暖衣,还要住小洋楼、开小汽车、当大土豪,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比城里人的钱还多,日子过的还滋润。”

  大家好好好地叫了一阵,脸上的表情却并不大怎么相信。一个站在人群后面,端了饭碗的农民就扯着脖子喊道:“皮乡长,你说的挺美,我去外面打工的时候,也见人家南方的农村确实已经达到了你说的这个标准,可咱们这里穷山恶水,又没有工厂,想要实现恐怕是悬!”

  皮一桥笑笑道:“南方人是人,我们也是人,我们不比南方人少胳膊缺腿,南方人能实现的,我们怎么就不能实现呢!穷山恶水,我们就把它变成青山绿水,没有工厂,我们就建工厂,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好好干他三五年,我就不信咱们大刘庄富不起来!”

  此言一出,大家便激动了起来,议论纷纷一阵。

  这时坐在一旁的一个衔了旱烟锅子的老汉,吧嗒了几口烟,慢悠悠开口道:“皮乡长,你确实是给大刘庄办了一件大好事,把大刘庄老百姓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给解决了,大刘庄全村老百姓都应该感谢你,可你刚才说的这番话,我觉得这嘴张的有点太大了。”

  谁能想到这个时候有人出来找茬呢,皮一桥不免一阵尴尬,旁边一个人拽了一下皮一桥的衣服,轻声介绍道:“这是村里的老支书刘满堂,已经是快八十的人了,是刘明义的本家叔叔,这些年跟刘明义之间一直有些矛盾,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是下来了,心里不平衡。说白了就是故意找刘明义的茬。毕竟是本家叔叔,刘明义也是拿他没办法。”

  皮一桥便笑着蹲在了老汉的身旁,语重心长道:“我知道,您是村里的老支书,也是老革命了,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都多,您的宝贵经验,我们这些年轻人恐怕一辈子也学不完。可是咱们大刘庄,以至咱们山南乡老百姓现在的日子确实还不富裕啊。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得想办法,谋出路,只有大家干起来,才能有希望,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您说是不是?”


  (https://www.bxwxbar.com/book/91083/370775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