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家材万贯 > 第56章 出发去买木料

第56章 出发去买木料


  入秋没几天,就开始下起雨来。小雨淅淅沥沥直下了一整天,洪家后院子里种着的月季,花已经枯败了,唯有那一片片巴掌宽的叶子,被雨淋显分外浓绿。洪兴辉坐在摇椅上,身边伺候的姨娘玉兰将茶壶递过去。他伸手接过,抿了一口,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下了雨就该凉快了。”

  玉兰在一旁应和着。

  有丫头从二门上进来,行了礼说:“杨管家回来。”

  洪兴辉点了头,起身将茶壶交给玉兰,也没撑伞,径直往前面书房去了。

  一进书房,杨管家已经等在那了。见洪兴辉进来,先施了礼,又替他将外面潮湿的大氅脱了下去。杨管成这次是从碾子沟回来。岳城里的几家大木器作坊都回从碾子沟卖木料。正直初秋,木料干燥,是一年里办木料的好节气。洪兴辉见杨管成一脸愁容,就将事情估计了八九不离十。今年不比往年,蒙古达子又来闹事,夏天的时候已经闹了一次,听说已经将岳城往西的好几个村子都占了。入了秋,水草丰裕,蒙古人自古以擅长骑马,只要有马,有草料,他们什么都不怕。

  以前北安旧都有藩王镇守,蒙古人不过是小打小闹。可后来藩王起兵,跑到京城去做皇帝了,这北疆的镇守就成了摆设。蒙古达子死性不改,没事就来溜达溜达,打个戳手不及,完全是你退我进,你进我退,你追我跑的游击战术。朝廷被打烦了,前些年派了重兵,一鼓作气把达子赶回草原,可消停还没道三年,他们又开始卷土重来了。

  杨管成哭丧个脸回来,也是因为这事,从岳城到碾子沟有条必经之路——十家屯。如今十家屯被蒙古人给占了,若是要等朝廷派兵,少说也要等上一个多月。到时候雪一封山,别说是车马,就是飞鸟想从碾子沟的大雪坳子里出来都难。

  洪兴辉倒不以为然:“又不是咱一家办不成木料,道封了正好,缺料就得涨价,自古以来的规矩。”

  杨管成答应着,又说:“还有件事儿,林清正前儿去铺子上,说是要在东山那建个宅子,我琢磨着林家从来没有痛快给银子的时候,就没应他,他好像还有点不高兴。“

  洪兴辉点头:“不能给他家干活,活干的再好,他都能给你挑出毛病来,赖账不给银子,打发了就是了。”

  “我琢磨着,从咱家出来,他一准去何家。”杨管成说

  洪兴辉转转眼珠,说:“你找个人,去和林清正说,金家如今单拉了作坊,活计不多,做工又好,让他去找金家。”

  “老爷您想的周到。”杨管成奸笑着退了出去。

  林清正是岳城里名的大财主,良田千顷,但却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铁公鸡还掉点锈呢,他就是一不锈钢公鸡。按理说,人家抠点也不算什么毛病,往好了说,那叫勤俭节约,但是林清正不仅仅是抠那么简单。他已经抠出水平,抠出层次了。凡是买东西,必须挑最好的,然后找各种理由不给钱。在岳城,他耍赖的名声可谓是响当当!

  所以杨管成遇见林清正上门送生意,不愿意接待也是可以理解的。洪家不接待,他还真就去了何家。林清正心里有自己的算盘,何家来岳城的年头不常,估计不了解自己“勤俭”的水平。可去何家一说,何家也没接他的活。对于林清正,何昭还是有所耳闻的,这种人还是敬而远之好。

  乔家不用提,前些年自己家宅院翻建找的就是乔家,那些银子,到现在还赖着没给人家呢。其他的小作坊他还不乐意去,嫌人家手艺不好。林清正没地方去了,正发愁,杨管成来找他。

  杨管成给了他一个好建议,让他去找金家。林清正却摇头:“我们林家建宅院,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小作坊就能干的。”金家分家了,金镇把活都委给其他笑作坊干,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杨管成道:“那是自然,可林老爷不知道,金家分家了,金家三少爷和二姑娘如今单管着作坊,那可是金家的老作坊,虽说经营不善走了不少老工匠,可毕竟是老作坊,金寿纯留下来的手艺还是有的,而且现在金家三少爷刚接手作坊,买卖不好干,您去了那是照顾他们。”

  林清正一琢磨,杨管成说的有道理,就跑到金家作坊上去了。

  金钰前几年跟着二爷见过不少人,可还真就没听说过这个林清正,知道有人来找金家建宅院,金钰都想在作坊里蹦三圈。

  第二天二话没说就把定银收了。金铉也高兴,自从一家人搬到作坊来,零零散散接了几个小活,满打满算还刚刚够给工匠们付工钱的。这回接了这么个建宅院的大活,作坊上有了进饷,也能支撑些时日。

  晚上金钰蹲坐在栅栏边,仰头看着远处的林子,已是秋天,有风吹过,挂在树上的枯叶便飘飘摇摇的落下来。偶有飞鸟从头上掠过,鸣叫着,带着秋天的味道。借着月光,依稀能看到远处的村子,昏黄的灯光透过窗纸变得更加模糊,像晕染出来的淡黄色的小花。风吹着耳后的碎发,扑在脸上,有些痒,金钰拢了拢头发,索性躺在石头上。头顶是暗蓝色的天空,天并不十分晴朗,薄薄的云散满了天,却遮不住星星。

  这样的夜晚让人宁静,她觉得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松过了。

  接了活,就要干。可作坊上存的木料和石料都不多。每年秋天都是各家作坊办木料的时候,今年各家却都迟迟不动身。蒙古达子占了十家屯,岳城里没人不知道这个消息。去碾子沟办木料,十家屯是必经之路,从达子的地盘上过?就是能保住命,也得脱层皮。

  金钰犯难了,不去办木料?刚接下来的宅院怎么建?金铉没有主意,坐在杌子上不说话。金钰想了好几天,让人出去打听,还有没有别的路能到碾子沟。

  陈刀把子听说要去碾子沟,找了金钰,告诉她若是不走十家屯,还有条路能到碾子沟。金钰一听来了精神,忙把手里的茶铞子撂下,在身上蹭了两下手,问:“从哪走?”

  “那可远了,往东有个的梁子山,绕过梁子山有个坳子,穿过坳子再往前走,就能见着往碾子沟去的大路了。”陈刀把子说

  “这路虽然远些,总不用冒险从十家屯走,也算是条好路,”金钰两眼放光,又问,“路好走不?”

  “这些年都没人走那条路,就是因为那条坳子不好走,连个山民都没有,听说里面还有蛇和熊瞎子。”陈刀把子摆着手,“走那条道太远了!”

  “远点不要紧,大不了在路上耽搁几天就是了。”金钰搓着手,第一次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劲。

  “少东家要是真想去,可得赶快动身,今年算是老天爷开眼,润了五月,入冬也晚些,要是车马进了坳下,万一下起雪来,神仙也得误在里面!”陈刀把子抬头看了看天,秋高气爽,晌午的日头十分足,晒在人身上还有些燥热。

  “就按你说的,我明儿就套车,后天咱就走。”金钰正要回身进屋,又折回来说,“不等明天了,我现在就去雇车,明天就走!”

  梁子山旁有条路能绕开十家屯到碾子沟,不是只有陈刀把子一个人知道,积年在岳城做木器的人都知道。可一般的小作坊用料不多,也不愿意费这个事,绕上几百里的山路去碾子沟买料。洪家殷实,往年存的木料尚足,洪兴辉就盼着天一下雪,把那条山坳子一封,他就来个坐地涨价,今年就算不做工,也能稳赚。乔家自来以守成为上,况且家大业大,就算一年没什么活干,也伤不了元气。唯独何昭一边逗着雏鹰一边琢磨,今年这趟碾子沟是去,还是不去?

  掂量了好几天,还没有主意。按说自家还有些存着的木料,可想熬过一年也挺艰难。如果这时候不去办木料,等到来年开春,木料用光了,必然要去洪家买。洪兴辉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到时候不坐地涨价他就不姓洪了。何昭回身做在木头墩子上,看着从远处引来的溪水比前些日子少了。已是仲秋,山水自然没有夏天时候丰裕,抬头远望,候鸟已经开始南飞。

  眼见着就要道冬天了。

  李季风风火火的从元门上跑进来,惹得何昭不悦:“总是这样不稳当,什么事儿这么着急?”李季听何昭训他,便站定了,缓了口气说:“爷,我刚才见金家套了车,出城了。”

  何昭抿嘴琢磨着,问了声:“去碾子沟?”

  “正是要去碾子沟,我瞧着奔着城东出去,八成要走大梁子山。”李季回

  何昭思量半晌,点头道:“金家三少爷有些气量啊。”

  “咱去吗?”李季问。

  “容我再想想。”何昭起身回房了。


  (https://www.bxwxbar.com/book/59106/573405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